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暴發性、死亡率很高的兔腸道疾病。本病多由于飼料管理不善,導致腸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改變,大腸桿菌趁機大量繁殖而引起傳播。
[病原]病原是埃希氏大腸桿菌,卵圓形或桿狀,革蘭氏陰性,有鞭毛,無芽胞。它們多可產生毒素引起發病。本菌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均可殺滅。本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在菌。兔和多種動物均易感,主要危害1月齡的初生乳兔和未斷奶的仔兔,傳染途徑為消化道。
[癥狀和病變]最急性病例可突然死亡而不顯任何癥狀。初生乳兔常呈急性過程,腹瀉不明顯或排黃白色水樣糞便,常帶有大量明膠樣黏液和少量鼠糞樣干便;精神沉郁,被毛粗亂無光澤,拒食,體重減輕,消瘦,有時腹部膨脹;病兔四肢發冷,磨牙,有的有流涎現象;多于一周內死亡。剖檢后病變主要在消化道。胃擴張,充滿氣體和液體,胃黏膜附著黏稠的黏液;十二指腸充滿氣體和染有膽汁的液體;空腸擴張且充滿半透明膠樣液體;回腸內常有兩頭尖、細長的糞球,外面包有黏液或白色膠凍樣分泌物;結腸擴張,有透明膠樣黏液;盲腸內容物呈水樣并有少量氣體;直腸空虛或充滿黏膠液;結腸、盲腸的漿膜和黏膜充血或有出血點(斑);膽囊擴張,黏膜水腫。
[診斷]根據病兔腹部膨脹,劇烈腹瀉,排淡黃色水樣糞便,內含黏膠狀液和兩頭尖的干糞球,發病急,傳染快,死亡率高,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細菌學診斷。
[防治]無病兔場,仔兔斷奶前后應加強飼養管理,定時定量喂給清潔易消化的飼料,改換飼料應逐步過渡,使腸道有益菌有一個適應過程。發現病兔應立即隔離、觀察、治療。兔舍、兔籠、用具用石灰水消毒。
治療可采用下列方劑:
1.肌肉注射鏈霉素,每千克體重1萬-2萬單位,每天1次,連續2天?诜√仂`,每千克體重21毫克,每天1次,連服5天。氟哌酸2克加3千克飼料,混勻,飼喂2天。
2.內服收斂、健胃藥物。大黃蘇打片,幼兔2克,成年兔35克,鞣酸蛋白26克,酵母片22克,每天1次,連服3天。
3.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20毫克,或慶大霉素,每千克體重20毫升(含1萬單位3毫升),每天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