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 選擇良種,加強選種選配
目前我國飼養的各系長毛兔中,德系長毛兔產毛量較高,每只兔年產毛可達1600~1800g,細毛含量達95%,粗毛含量2%~5%,且毛不易纏結,品質好,適于生產兔絨。法系長毛兔產毛量中等,粗毛率較高。近年來,我國也相繼培育出一些高產優質的地方新品種 (系)或群體。品種(系)不同或同一品系不同個體間,兔毛的產量和品質差異很大。因此,選養良種的同時還必須加強選種選配,否則群體質量會急劇退化。從遺傳角度看,兔毛產量屑高遺傳力,因此,生產中可以通過直接測定產毛量、兔毛品質進行個體選擇。第1次剪毛的乳毛量,冬、春季不足30g,夏、秋季不足20g的均不能留種。同時,要特別注意按比例留種,嚴格選擇公兔,按計劃交配,以防兔種退化。
2 利用雜種優勢
選取不同品種或品系的毛兔進行雜交,從中選取最佳的雜交組合,產生雜種優勢。可有效提高兔毛的產量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這是提高兔產毛量和質量的有效措施。
3 科學飼養
3.1 日糧營養豐富而均衡 營養與兔的產毛量和質量有密切的關系,供兔全價而均街酌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和平衡的氨基酸,是提高兔毛生長速度和產毛量的必要條件。兔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其中含氮16.8%、硫40.2%(以磺胺酸形式存在)。因此,必須供給蛋白質和含硫氨基酸豐富的飼料,以提高毛囊周圍組織液中必需氨基酸的濃度,促進兔毛生長。故產毛兔日糧中,應含蛋白質17%左右、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不低于0.6%、賴氨酸應達0.65%。
3.2 合理使用兔毛生長添加劑 據報道,添加1%的兔毛生長添加劑(硫酸鋅0.3g、硫酸銅0.4g、氯化鈷0.07g拌料100g,可促使兔對含硫氨基酸的吸收)、0.03%~0.05%的稀土元素(激活或抑制酶和激素,促進產毛)、占青綠飼料15%~20%的松針粉(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兔毛的產量和質量。
3.3 喂好妊娠母兔和仔兔,增加毛囊密度 兔毛產量與兔毛密度密切相關,兔毛密度又取決于毛囊數。次級毛囊的分化與產生主要在妊娠后期及出生后早期,因此,加強妊娠母兔后期營養,重視仔兔補飼,可增加仔兔毛囊數量,為日后產毛量的提高打下基礎。
4 加強管理,創建適宜的環境
毛用仔兔成年后,實行單籠飼養,保持良好的清潔衛生,既可減少疾病,還可避免相互咬斗及糞尿污染兔毛,減少毛被的損傷、纏結和污染,提高毛被品質。定期梳理兔毛,可防因纏結而降低兔毛品質。創建適宜的環境,溫度控制在5~25℃(剪毛后第1個月以20~25℃為宜,第2個月以15℃為宜);每天保持光照16小時左右,可保證毛兔正常的食欲和體內代謝,使兔處于正常的生理狀態,提高產毛量。
5保持最佳的兔群結構
一般母兔產毛量比公兔高25%左右,公兔閹割后,產毛量可提高10%~15;1歲前的兔產毛量低、品質差,以后逐漸提高。420~490日齡時,產毛量達到最高,以后開始下降。因此,兔群結構中要增加母兔比例,不參配公兔去勢,增大群體中1~2歲毛兔的比例,可使兔毛產量和質量穩定在高水平狀態。
6 合理采毛
適時采毛有助于提高產毛量。仔兔60日齡左右進行第1次采胎毛,以后每隔75天采毛1次。夏季間隔40~45天,冬季間隔80天左右采毛1次,年采毛4~5次,可提高產毛量。夏季以剪毛為主,冬季以拔毛為主,這樣既可提高毛兔產毛量和毛的品質。又有利于兔的健康。采毛時,應分級采毛、分級放置、分級保管。
7 防治疾病,保證兔群健康
患疥螨病、兔虱病、皮膚霉菌病等,均會影響兔毛產量和品質。為此,要勤檢查兔群,發現患病兔及時治療。兔疥螨可用滅蟲丁肌肉或皮下注射治療,每千克體重注射0.2mg,重者7~10天再注射1次;兔虱病可用1%~2%敵百蟲溶液涂擦患部或噴霧;皮膚霉菌病可用灰黃霉素治療,每千克體重內服25mg,每天1次,15天為1療程,間隔5~7天服第2個療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