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棗樹的芽,一般分為主芽和副芽兩種。主芽又稱正芽或冬芽;副芽又稱夏芽。主芽和副芽著生在同一節位,形成復芽。
(1)主芽主芽為鱗芽,外有鱗片,每組有鱗片3個,中間的相當于葉,兩旁的相當于托葉,每組內各有1個副芽(副雛梢)。主芽在形成的當年,一般并不萌發,為晚熟性芽,至第2年春天萌發,成為棗頭或棗股,有時也不萌發而成為隱芽。隱芽的壽命很長,可達百年之久,如遭受刺激或損傷,仍可萌發為棗頭或棗股,可用于更新。
副芽為早熟性芽,形成后便可萌發形成二次枝或枯萎脫落。
主芽著生于棗頭和棗股的頂端,或側生于棗頭1次枝和2次枝的葉腋間。因其著生部位不同,生長習性也不一樣。著生在棗頭頂端的主芽,具有針刺狀鱗片。在冬前已分化出主雛梢和副雛梢,翌春萌發時,由主芽分化的主雛梢萌發力強,并能繼續2次分化新的副雛梢。萌發后的主雛梢長成棗頭的主軸;冬前分化的副雛梢,多半長成脫落性枝條;而2次分化的副雛梢,長成永久性2次枝。在幼齡棗樹上,棗頭可連續單軸生長7~8年以上,將構成棗樹的主干,只有當生長衰退時,其頂芽才形成結果母枝,即棗股。
主芽發育不良時呈潛伏狀,可在棗股衰老后遭受刺激而萌發形成分歧棗股,棗區群眾稱這種枝條為雞爪子,長勢較弱,結實力也差;棗股上也可抽生棗頭,但一般長勢較弱,利用價值不高。
側生于棗頭上的主芽,當年分化遲緩,鱗片也不是針刺狀,通常多不萌發,即或萌發,抽枝也不良,只有當棗樹生長緩慢時,才會萌發形成棗股。
位于棗股頂端的主芽,通常認為不萌發,但實際上是生長很弱,年生長量只有1~2毫米,只有受到刺激時,才能萌發成棗頭;棗股的側生主芽,多呈潛伏狀態而不萌發,當棗股衰老時,側生主芽才會萌發形成棗股。
(2)副芽側生于主芽的左或右上方,在形成的當年即可萌發。棗頭1次枝基部和2次枝上的副芽,萌發后形成棗吊;棗頭1次枝中、上部的副芽,萌發后形成永久性2次枝,其上的主芽第2年春天萌發后,形成新的棗股。1次枝上的主芽,第2年多不萌發。棗股上的副芽,萌發后形成棗吊,開花結果,是主要的結果性枝條。
棗樹的主芽萌發后,形成棗頭和棗股;棗樹的副芽萌發后,形成2次枝和棗吊。棗的花和花序,也是由副芽分化而成的。
(3)枝芽的相互轉化棗樹的芽是由主、副兩種芽組成的一個主雛梢和幾個復雛梢的復芽(也稱芽組)。著生在棗頭和棗股的頂端或棗頭2次枝腋間的芽,都是主芽。而棗頭和棗股這兩種枝,都是由主芽萌發形成的,只是由于各自生長勢的強弱不同,所以,萌發后在形態上有所差異,其功能也不一樣。棗頭是構成樹冠骨架,擴大結果面積;棗股則抽生棗吊,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開花結果。但棗股和棗頭之間,如因受到刺激或營養條件改變,使其生長勢發生變化后,也可使抽生的枝條類型發生變化,如棗股受到刺激,可以抽生棗頭。而結果基枝(二次枝)和棗吊,均是由副芽萌發形成的,大多數是由冬前分化的副雛梢所決定。有時副芽也能萌發形成2次枝和棗吊之間的過渡性枝,如分枝棗吊和半木質化的2次枝等,但這些由副芽萌發的枝條,則不能轉化,也不易改變其萌發數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