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促進休眠的措施
1.低溫和變溫處理:利用大花盆鐵絲兜或編織袋栽培,在10月初就把桃樹移植到冷庫中去,開始溫度可略低(15℃以下),以后逐漸下降(8℃以下),最終以5~6℃為好。這樣處理過的桃樹就可提前到11月20日左右扣棚元月上、中旬就可開花,3月下旬果實就可采收上市。另外,增加晝夜溫差也能促進早落葉進入休眠。有條件的可在棚內通冷氣降低夜溫,以盡快滿足自然休眠期的需冷量。
2.蹲苗及遮陽處理:桃樹屬喜光樹種,年生長量大,在黃河流域栽培,其適宜生長期偏長(3~10月)。因此,人為地秋季控水控肥及遮陽有利于控制秋季生長量,促進提早休眠。其方法是:①控水。7月中下旬控制澆水和防止雨水淋入田塊,可扣棚防雨,防止土壤濕度過大(以低于70%為好)。②控肥。秋施基肥提前到7月中旬施,并多施農家肥、鉀肥、磷肥,控制氮肥,防止秋旺。③遮陽。9月上旬即開始蓋蘋苫、遮陽網或無紡布,逐漸減弱、減短見光量,控制生長,促進落葉。④摘葉。在人為降溫的前提下,摘葉也是促進休眠的一種方法,但要慎用,防止消耗樹體營養。
3.化學處理:生長促進劑和抑制劑之間的平衡關系是導致落葉果樹休眠與萌發的重要因素。脫落酸(ABA)的含量增加會加速葉柄與樹枝產生離層,引起落葉,促進休眠。目前,常用藥劑有石灰氮、乙烯利、2-氯乙醇及赤霉素等。石灰氮是一種最有效的落葉劑、赤霉素只能在低溫不足的情況下才會有效,因此多用于草莓等的打破休眠處理。7月中旬后葉面噴施300~600倍多效唑兩次,間隔15天,以控制秋梢萌發生長,也能促進枝芽早熟。
4.選擇短低溫品種:短低溫品種可以盡早結束自然休眠,它們要求的低溫較高,而且時間又短。不同品種其需冷量不同,因此,選擇短低溫品種,是防止桃休眠不徹底的最有效途徑,但仍要結合品質、產量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早熟樹種的早熟品種都是短低溫品種。
二、打破休眠處理
1.加溫:桃樹在經過以上處理后,就很快滿足需冷量通過自然休眠,因此,減短被迫休眠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加溫,盡快滿足桃樹需熱量。
2.化控:多效唑對桃樹生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首先抑制了秋梢的生長,從而促進了枝條和花芽的早熟。7月中旬以后在停止追肥、控水的前提下,間隔15天葉面噴2次多效唑,第1次噴300~400倍液,第2次噴500~600倍液,特別旺的樹可增加到800倍。赤霉素有加速休眠、促進花芽后熟作用,一般扣棚后1個月左右,噴濃度為50~10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液有促進花芽萌發的作用。
三、其他管理
1.整形修剪:大棚桃樹一般屬高密度栽培,棚內光照弱、溫度高、濕度大,桃樹生長時間又較露地長,修剪不當會出現旺而不實、樹冠郁閉、內膛光禿現象,花芽質量低,坐果率也低。因此修剪的調節作用更為重要,要在夏季重剪(抹芽、疏除、拉枝開角等)的同時,精細冬剪。重點是維持合理樹體結構(樹形以一邊倒、丫形、細紡錘形為好),充分利用雙枝更新的手法,選留充足的預備枝,即“一長一短”或“一輕一重”,精細修剪各類結果枝。做到以產定枝、以枝定果、以果定芽,一般長果枝結3~4個果、留4~8對花芽;中果枝結2~3個果、留3~5對花芽;短果枝結1個果或不留,不剪或疏除;花束狀結果枝,根據位置、結果母枝長度和粗度回縮修剪。
2.土、肥、水管理:扣棚后首先追施三元復合肥0.2~0.5公斤/株,或667平方米(1畝)施有機肥500公斤,并灌1次大水。為防止植株旺長,還可土施0.5~1.0克15%多效唑/平方米。全園覆蓋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增加光照強度。
3.病蟲害防治:全園地膜覆蓋不但節水、增溫、降溫,還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大棚桃樹主要害蟲有蚜蟲、紅蜘蛛等,病害主要有細菌性穿孔病、灰霉病等。發芽前噴3°~5°的石硫合劑,既可防病,又可殺死越冬蟲卵。也可選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并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