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上世紀90年代,我縣日光溫室桃發展很快,經濟效益非?捎^。近幾年,各地溫室桃面積不斷增加,產量迅猛增長,加之人們“重產量、輕質量”,導致桃價格大幅下滑,經濟效益大幅降低。因此,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果農效益是促進設施果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偨Y我縣多年溫室桃生產經驗,針對影響溫室桃果品質量的原因,提出以下八項提質增效的關鍵技術:
一、選擇優良品種,淘汰劣質品種
要得到市場的青睞,獲得高效益,選擇優良品種是根本。選擇果個大、著色好、果肉硬、耐貯運和極早熟或季節差價大的品種。在栽培上表現較好的油桃品種有超紅珠、東方紅、麗春、中油5和雙紅;毛桃品種有樂林早紅、大京紅、早鳳王、沙紅和春雪等。對劣質品種的一二年生幼樹,如春蕾、阿姆斯丁、早紅艷等進行高接換頭。
二、規范建造溫室。提高光能利用率
日光溫室對太陽光的利用率至多有40%~60%,因此,要規范、合理地建造溫室,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建溫室時首先應考慮方位角,應設計成坐北朝南,在我縣建溫室要偏西5°~10°,這樣既有利于夜間保溫,又能延長光照時間,提前獲得有效活動積溫,能夠提早3天~5天上市,增加市場競爭力。
屋面角的設計,要求前沿底角60°~70°,中部與水平面夾角30°,靠近脊梁處與水平面夾角10°,這樣設計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對于一些設計不合理的舊棚改造,一般把脊高提高到3米左右,縮短跨度在7米左右,才能保證上述采光角度。
選擇透明度高的聚氯乙烯無滴膜,每年換新,并經常清潔棚膜,保證透光度。
三、改變施肥種類和方式,增加有機肥的投入
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直接影響到溫室桃的果品質量,而有機質主要來源于有機肥,我省土壤有機質含量嚴重不足,加上長年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條件逐年惡化。
改變施肥種類,減少化肥使用量,大力提倡使用腐熟的畜禽糞等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祥生牌長效活性有機肥等,從根本上改變土壤通透條件,增加有機質含量,改進果品質量。
改變施肥時期和方式。除秋施基肥外,在萌芽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和采果后也要以有機肥為主,開花前后不再追肥。在果實發育前期施入含N、P為主的有機肥,后期施入以P、K為主的有機肥,采果后施入以N、P為主的有機肥,加適量化肥?刹捎瞄_溝淺施、地面覆蓋施或隨水沖施,改變傳統的深施和穴施的施肥方式。
根外追肥,即葉面追肥,在生長期每隔7天~10天,噴300倍尿素或300倍磷酸二氫鉀液,可顯著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并且保證樹體在整個生長期不脫肥。
四、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的糧食。溫室處于一種封閉或半封閉狀態,樹體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后,若外界不能及時補充,常常會使溫室內二氧化碳不足,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在溫室內要補充二氧化碳。
施固體二氧化碳肥法:每個50米~70米長的溫室,在果樹展葉前5天采用開溝淺施的方法,一次性施入40千克~50千克二氧化碳肥,可持效90天。
化學反應法:順棚走向每隔7米左右在棚架上掛一個塑料桶,向桶內先裝入1千克25%的稀硫酸,每天上午日出后1小時~2小時內向桶內加入80克碳酸銨,連續加入5天,如發現加碳酸銨,無氣泡產生,說明稀硫酸已反應完畢,應倒掉殘液,重新加入稀硫酸。注意在陰雪天不要再加入碳酸銨,以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造成樹體中毒。
無論使用哪種方法補充二氧化碳,晴天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600毫克/升~1000毫克/升,陰天500毫克/升~600毫克/升,低于這個數值,就要補充二氧化碳氣體。
五、精細花果管理,控產提質增效益
花果管理是溫室桃生產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果品質量的主要環節。
授粉樹的配置:一般有花粉的品種要求最好栽植2個品種,能夠起到互相授粉的作用。對沒有花粉的品種,要與其他品種按1∶1的比例隔行或隔株栽植。
授粉時可采用人工授粉,要求每天至少一遍;也可采用放蜂授粉,要求每個溫室1箱~2箱,在開花前3天~5天放入溫室內,以提高昆蟲的訪花能力。
花后15天進行第一次疏果,將密擠果、病蟲果、雙胎果和向上生長的直立果全部疏掉,對生果去掉一個。第二次疏果也叫定果,在花后4周~6周進行,按大型果10厘米~12厘米、中型果7厘米~8厘米、小型果5厘米~6厘米留一個果的距離定果。壯枝上適當多留果,弱枝上少留;角度小的枝條上多留,角度大的枝條少留;樹體上部多留,下部少留;中部外部多留,內膛少留;這樣既可以提高優質果率,又能達到以果壓冠,平衡樹勢的目的。
六、抓住關鍵時期,合理調控溫濕度
花期:此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不超過24℃,夜間低溫7℃~8℃,如果連續陰雪天,溫度過低,就要進行人工補溫,方法可采用點燃蠟燭,點煤氣灶或點酒精燈法,保證溫度在正常范圍。濕度控制在40%~50%,如果濕度過高可以在溫室內撒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濕;如果濕度過低,可結合花期噴硼砂或地面灑水來提高濕度。
果實著色期:白天高溫在25℃~28℃,低溫10℃~12℃,保持溫差在15℃以上,濕度控制在60%~70%。在生產中,可采用日出前或日落后向樹體噴水的方法,既增加了濕度,又加大了溫差,能夠促進果實膨大和著色。
除了這兩個時期,其他時期也要嚴格執行溫濕度的規定,保證桃樹正常生長。
七、控制有害氣體,提高果品質量
溫室內常見的氣體有氨氣、亞硝酸氣體等,這些氣體超標會造成化果、掉果和樹體發育不良,嚴重影響果品質量。
有害氣體的產生,一是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機肥;二是土壤中大量施用氮肥,特別是常年施用帶硝酸根的化肥;三是土壤通透性差。要預防上述氣體的產生,需禁止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和大量氮肥,經常通風換氣。
八、綜合防治病蟲,防止農藥殘留超標
溫室內病蟲害較少,又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對病蟲害具有可控制性,因此,提倡采用農業、物理、生物配合化學方法防治。
農業防治:如及時剪掉病枝病葉,清掃棚內,每年翻樹盤,農家肥腐熟消毒后施用等,可消滅部分病原菌和害蟲。
物理防治:對白粉虱和有翅蚜進行黃板誘殺;對卷葉蛾、桃蛀螟成蟲用黑光燈誘殺。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提倡使用綠色無公害的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等進行病蟲害防治,如滅幼脲、Bt粉劑、農抗120、多抗霉素等,并嚴格執行各種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規定。
改噴多效唑為人工控冠成花:旺樹、壯樹可在7月上旬和7月中旬斷根兩次,中庸樹只需在7月上旬斷根1次,弱樹不斷根。這種方法可有效控制樹勢,促進成花,避免使用多效唑造成的對土壤和果實的污染,這也是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