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山楂品種間耐藏性不同,山東大金星、敞口、歪把子紅等耐貯藏,可貯藏到翌年的3月~4月份,而遼寧金星紅山楂只能貯藏一個月左右。用于貯藏的山楂應在果實充分成熟的前幾天采收,此時果皮完全轉紅,果點明顯,果面有果粉和蠟質,澀味基本消失。
(1)傳統土法貯藏。較普遍的為埋藏法和溝藏法。埋藏:在背陰處挖直徑為67厘米、深1米的圓坑,坑底鋪16厘米厚的干凈河砂,將果實倒在砂上,鋪厚約34厘米為一層,上蓋4厘米厚的細砂,再放第二層果,厚度也為34厘米左右,上蓋8厘米厚細砂,以后隨著降溫加厚細砂覆蓋層,最后略高于地面。細砂要有一定的濕度,即手握成團但擠不出水為宜,此法可貯藏到翌年的4月~5月份。溝藏:又分為半地下溝貯藏和地下溝貯藏。均要求選干燥陰涼處挖深34厘米(半地下)或67厘米(地下)、寬67厘米的溝,長度不限。溝底及四周鋪上用石灰水或其它消毒液浸泡過又晾干的樹葉,將山楂果實輕倒上面,頂部堆成圓弧形,使弧尖高于地面,上鋪6厘米~10厘米厚的樹葉,再蓋草席或稻草。貯期要注意保濕和防熱(凍),霜降后要逐步增加上面覆蓋物厚度,溝內溫度應保持在0℃~2℃,一般貯5個月~6個月。
(2)簡易氣調貯藏。需要有溫度較合適的冷庫(窖)做保證。產地一般采用改良式通風庫或冷涼庫進行。用厚0.08毫米聚乙烯薄膜做成的硅窗袋,或用0.03毫米~0.05毫米厚聚乙烯薄膜制成普通袋,貯藏期保持果溫0℃~―2℃,袋內濕度90%左右,通過果實自發氣調保持袋內適宜氣體成分,當袋內氧氣低于2%,二氧化碳低于5%時,要開袋放氣,如果袋內放25:1(果重:高錳酸鉀載體)的乙烯吸收劑做保鮮劑,可進一步延長貯藏期,此法果實失水少、硬度大,營養成分損失少,加工及食用品質好,貯期可達6個月以上。
(3)碳分子篩氣調貯藏。用厚約0.02毫米的高壓聚氯乙烯薄膜粘合成2.5×1.5×4米的塑料大帳。果實放入周轉箱或筐中入塑料大帳中,進行碳分子篩氣調貯藏。并利用調整開、關技術,把氣體成分控制在氧氣3%~5%,二氧化碳小于2%于0℃~0.5℃下貯藏,利用此法貯藏7個月,其好果率達95%以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