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學名:Muscaribotryoides
別名:藍壺花、葡萄百合、葡萄麝香蘭
科屬:百合科藍壺花屬
形態特征:
葡萄風信子是從歐洲引進的優良觀花地被,為百合科藍壺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小鱗莖卵圓形,葉絨狀披針形,叢生,植株矮小。花莛高15至20厘米,頂端簇生10至20朵小壇狀花,整個花序猶如藍紫色的葡萄串,秀麗高雅。花期4至5月。
產地:
葡萄風信子原產歐洲中部的法國、德國及波蘭南部。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氣候,喜光亦耐陰,適生溫度15℃至30℃,宜于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上生長。
繁殖方法:
葡萄風信子一般采用播種或分植小鱗莖繁殖。種子采收后,可在秋季露地直播,次年4月發芽,實生苗3年后開花。分植鱗莖可于夏季葉片枯萎后進行,秋季生根,入冬前長出葉片。夏季休眠,冬季葉片常綠,抗寒性較強,在北京地區僅葉端枯黃。葡萄風信子適應性強,栽培管理容易,隨時可移植,亦能用于冬季促成栽培。8月底將鱗莖放入6℃至8℃的冰柜內冷藏50天,然后取出置在冷室通風處,12月初用種菊花的花盆栽植,每盆放8至12個種球。在15℃至25℃養護,春節便能開花,可作為室內垂吊盆花。葡萄風信子可用作林下地被,亦可用于花壇鑲邊或布置花境,別具情趣。
風信子與葡萄風信子的區別與聯系:
風信子與葡萄風信子雖然都是百合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形態、習性也有些相似,但它們并不是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品種。二者在植物學上不是同一個屬,各自都有一系列的品種。作為觀賞花卉,它們都有低矮的植株,色彩艷麗而豐富的花序,芳香濃郁的花朵,在人工栽培的條件下還能在http://www.cnefs.com'>元旦、http://www.cnefs.com'>春節期間開花,適合擺放于案頭、窗臺等處觀賞,時尚新穎,還能增加節日氣氛。此外園林部門也可大面積地栽布置春日花壇,姹紫嫣紅,非常美麗。
風信子又名五彩水仙、洋水仙,為百合科、風信子屬植物。鱗莖球狀,外皮膜白色或紫紅色,有光澤。4枚至8枚葉生于鱗莖頂端,葉綠色,帶狀披針形,先端鈍圓,肥厚近似于肉質。花梗由葉叢內抽出,中空,長15厘米至40厘米,總狀花序密生小花10朵至30朵,花朵鐘狀,花冠6片,向背面反卷,另有重瓣品種,花色有白、粉、黃、紫、藍、紅等,具有濃郁的芳香。自然花期3月至4月,經人工促成栽培后可在12月開放。
葡萄風信子又名藍瓶花、藍壺花、射香蘭、葡萄水仙,為百合科、藍壺花屬球根植物。鱗莖近似球形,外被白色皮膜,葉基生,線狀披針形,暗綠色,長10厘米至20厘米,總狀花序長10厘米左右,小花稍下垂,花朵呈葡萄粒狀,整個花序則猶如一串葡萄,花色有白、藍紫、淺藍等色。正常花期3月至5月,人工栽培的條件下可提前到12月開放。
風信子和葡萄風信子均分布于南歐、地中海沿岸,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的環境。正常情況下,每年的6月上旬以后植株進入休眠期,地上部分枯萎,可將球莖挖出,在25℃左右的環境中存放30天,使花芽完全分化,避免溫度過高,否則影響花芽的形成。花芽分化后的球莖需要在12℃以下的環境中存放60天,才能使其發育完全,只有經過這樣低溫處理的鱗莖球才能正常開花。但一般的家庭很難達到這個條件,因此家庭栽培都是像栽培中國水仙那樣,在花市上購買商品球。
鱗莖球買回家后,栽入大小合適的花盆中,為增加觀賞性,可數株栽于一盆,盆土宜用疏松透氣的沙質土壤或普通的花卉栽培土,還可用陶粒、石子等無土介質栽培。栽后澆透水,放在陽光充足處養護,經常澆水,勿使盆土干燥。等花序出土后移至半陰處,以使花序能迅速生長,盡快高出葉面而開花。栽培過程中,溫度不要過高,最好維持在15℃至20℃,一旦超過25℃,植株就會生長緩慢,使花序夾在葉叢中伸不出來(俗稱“夾箭”)。
由于鱗莖球內儲存有充足的養分,能夠滿足其開花的需要,因此栽培中一般不必另外施肥,但為使花大色艷,也可每10天左右向植株噴灑一次千分之五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開花時移至陰涼低溫處,以延長花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