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蘋果蠹蛾是世界檢疫對象之一,其幼蟲蛀果,造成大量落果,嚴重影響果品品質。
一、發生規律
焉耆地區一年發生3代,蘋果蠹蛾有滯育性,以老熟幼蟲在翹皮裂縫等處結繭越冬、越夏,第2年春季4月上中旬化蛹。成蟲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前期卵散產于葉片,隨果實增大,卵大量產于早熟品種樹冠上部的葉片、果面、果柄處。第1代幼蟲大部分發生在5月,此后世代重疊。第1代危害期在本區為5月中上旬~6月上旬,第2代危害期為6月中上旬~7月下旬,第3代危害期為8月中旬~9月上旬,隨后做繭越冬。
二、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①成蟲有趨化性,利用誘芯誘殺成蟲。每667平方米掛2個誘芯,或每4公頃地掛一盞殺蟲燈。
②開春刮老翹皮降低越冬蟲口基數。
③5月底在樹干距地面30厘米處綁5厘米寬棉布條,4天檢查1次,消滅化蛹幼蟲。
④每次化防后摘除蟲果,撿拾落果并深埋。
2.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根據誘芯測報確定適施期,重點防治第1代幼蟲,在沙棗花將要開放時噴2500倍功夫,殺蟲劑可選用高效低殘留的菊脂類、樂斯本、桃小靈等,一般成蟲盛發期后5~7天為產卵盛期和孵化始期,打藥防治效果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