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番木瓜是番木瓜科番木瓜屬植物,原產于美洲,現廣泛栽培于熱帶及亞熱帶的溫暖地區。番木瓜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栽培容易、生長快、結果早,現已經在山東某些地區引種成功,在冬暖式大棚內零星種植。番木瓜病害較多,設施栽培時,更要及時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1病毒病
1.1環斑病
一般稱花葉病,在番木瓜的主要種植區都有發生。發病初期,在莖、葉脈及嫩葉的支脈間出現水漬斑,隨后在嫩葉上出現黃綠相間或深綠與淺綠相間的花葉病癥狀;在感病果實表皮上也出現水漬狀圓斑(環斑),幾個圓斑可聯合成不規則形。低溫發病時,病株葉片大部分脫落,幼葉出現畸形。自然傳播媒介為桃蚜和棉蚜,傳播率非常高。田間病株葉片與健株葉片接觸摩擦就可傳染。
1.2畸葉病
病葉明顯畸形,皺縮,呈窄蕨葉狀、雞爪狀、帶狀或線狀,缺葉肉或葉肉很少,病株不能結果,或結果少而小,失去原有風味,不堪食用。該病亦稱番木瓜環斑花葉病、畸葉型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是番木瓜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傳毒媒介是蚜蟲。
1.3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目前還沒有根治方法,只能采取加強栽培管理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選用抗病、耐病品種。②加強栽培管理,改進栽培管理措施,增強植株抗(耐)病能力。③及時挖除病株。④消滅病源,適當隔離。⑤藥劑滅蚜。在蚜蟲遷飛高峰期,特別是在干旱季節,要及時噴藥防治。大棚周圍蚜蟲喜歡棲息的雜草要及時清除。
2真菌或細菌類病害
2.1炭疽病
主要為害果實,其次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被害果面先出現黃色或暗褐色的水漬狀小斑點。隨著病斑逐漸擴大,病斑中間凹陷,出現同心輪紋,上生朱紅黏粒,后變為小黑點。葉片上的病斑多發生于葉尖和葉緣,褐色,呈不規則形,斑上有小黑點。病菌在病殘體中越冬。在高溫多濕條件下,有利于病害發生流行,分生孢子由風雨及昆蟲傳播,由氣孔、傷口或直接由表皮侵入。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園。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并噴波爾多液1次。②藥劑防治。在8~9月的發病季節,每隔10~15天噴藥1次,連噴3~4次。藥劑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0%滅病威懸浮劑250~35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并及時清除病果。③適時采果,避免過熟采收和采摘時弄傷果實;在采果前2周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2.2瘡痂病
由真菌侵染,葉面上沿葉脈兩側呈不規則黃斑,葉背沿葉脈兩側木栓化瘡痂狀突起,粗糙,后期斑面轉為灰褐色,其上長有灰色至灰褐色薄霉。葉片病斑易破裂或穿孔,甚至早衰脫落。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2.3疫霉病
為害幼苗時,葉斑為褐色,不規則形,水漬狀,潮濕時背面產生白霉。莖稈發病時呈深褐色,水漬狀腐爛,表面有白霉。
成株在高溫多濕條件下,尤其是雨后易發病,下部靠樹干或相疊的果實首先發病,果實分泌出白色乳液,繼而產生白色霉狀物,病斑迅速擴大,果實萎縮,變為棕褐色而落果。
防治方法:苗棚內要通風透氣、透光,降低棚內濕度。藥劑防治可用15%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或72%可殺得懸浮液800~1000倍液。成株發病前可用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可殺得800倍液進行噴霧預防;染病后可用殺毒礬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2.4灰褐斑病
灰褐斑病由真菌侵染所致。為害植株葉片,病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中部灰褐色至褐色,周緣暗褐色,斑上生灰褐色霉狀物。葉面灰色,葉背不明顯。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2.5白星病
由葉點霉屬侵染所致,發生在苗期葉片兩面,病斑近圓形,中部呈白至灰白色,周緣褐色,病斑上生有小黑點,后期病斑可連在一起,易脫落成穿孔。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2.6枝孢果腐病
多在葉尖、葉緣處發病,病斑初為圓狀不規則形,擴大后形成大斑,呈灰褐色腐爛。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2.7白粉病
由粉孢屬引起,在低溫潮濕時容易發生,多發生在幼苗葉片上。葉片上開始時呈現為白色粉斑,后期粉斑匯集一起,形成一層白色粉狀物。白粉病在嫩葉上為害較重,嚴重時也為害葉柄和嫩莖。
防治方法:避免過度密植,注意通風透光。藥劑防治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3%菌克力懸浮劑4000倍液,防治效果都很好。
3生理病害
3.1瘤腫病
發病后葉片變小,葉柄縮短,幼葉葉尖變褐枯死,葉片可卷曲、脫落,雌花可變雄花,花常枯死。果實很小時就大量脫落。在果實、嫩葉、花、莖稈上有汁液流出,并在流出部位有白色干結物。果實發病在幼果期乃至成熟初期均有汁液流出,且多從果實的陽面流出,果皮流出汁液后會慢慢潰爛、變軟,潰爛部分會變成褐色,沒有潰爛的果實會有瘤狀突起,凹凸不平。嚴重的病果種子敗育,幼嫩的白色種子變為褐色、壞死。為生理性病害,主要由土壤缺硼引起。
防治方法:及時補充硼元素。可采取土壤施硼或根外施硼,選用硼酸或硼砂,在植株旁挖一小穴,每穴施硼砂2~5g或硼酸3g,通常施1~2次。根外施硼可噴0.1%硼酸溶液,每隔1周噴上次,連噴3~5次。施硼砂或硼酸應在番木瓜植株現蕾時完成。
3.2凍害與冷害
番木瓜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6~32℃,要求月平均氣溫在16℃以上,10℃以下生長受抑制,5℃以下幼嫩器官發生凍害。低溫還使果實變硬、味淡、變苦。
設施栽培時,要注意寒冷季節的保溫措施,在連續陰天或強冷空氣條件下,要及時采用人工增溫措施,防止凍害發生。
3.3澇害
番木瓜屬于肉質根,適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長。夏季如果地下水位高,田間長時間積水,容易引起爛根,嚴重時可引起植株倒伏。防治措施是及時進行田間排水,合理灌溉。
4貯藏期間的病害
番木瓜貯藏期的病害有炭疽病、果腐病、蒂腐病、黑霉病、青霉病、黑斑病、酸腐病、軟腐病等,造成番木瓜采收后果實腐爛。細菌主要有兩種:草生歐文氏菌和陰溝腸桿菌,可引起紫斑病和水心病。
防治措施:①田間噴施殺菌劑。番木瓜果實防腐應從田間抓起,必須在番木瓜開花結果時,就開始使用殺菌劑來控制潛伏侵染的菌量。在番木瓜采收后發生的病害中,以炭疽病最為普遍,可以在花蕾期至采果前10天,每隔10~15天噴1次1%等量式波爾多液,共噴4次,或噴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3次。②采收后防腐處理。熱力處理是目前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鼓風熱干燥處理、熱蒸汽處理、熱水浸泡等。這是一種較為經濟有效且無污染的方法。但熱處理易加速番木瓜果實的成熟。③采收后用化學藥劑或殺菌劑處理。將番木瓜果實浸在含1%碳酸氣的2-AB溶液中(40℃,pH10.5)2分鐘,可減少果腐病50%。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