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北屯墾區種植哈密瓜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10℃的有效積溫為2800℃,無霜期140天,光能資源豐富。5~8月,哈密瓜生長旺季各月的日照數均超過300小時。降水量少,生長季節平均降水量70毫米。晝夜溫差大,對農作物光合產物的積累極為有利,十分適宜哈密瓜商品生產。近幾年,哈密瓜常見三大病害的發病趨勢愈采愈重,造成哈密瓜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給瓜農造成很大損失。
一、病害發生與流行原因
1.不良的氣候條件
溫、濕度是導致不同病害不同程度發生的原因。例如,2004年6月降雨量為1.7毫米,哈密瓜葉斑病少有出現。7月25日的一場大雨,相對濕度達85%,隨后幾天日平均溫度在20~26℃之間,霜霉病、葉枯病迅速發生蔓延。而2005年6月和8月陰雨天多,影響了哈密瓜的正常生長,降低了抗病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因此,7月份哈密瓜葉斑病、葉枯病開始大面積發生,8月份霜霉病開始流行。
2.品種抗病性較差
近幾年,本地引進的品種多為早熟品種,早金及86-1、87-1、8601、金龍花等中晚熟品種,品種品質優良,但抗病性較差,瓜農追求高產,導致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擴大,發病率提高,一塊地發病,很快蔓延全團,這也是三種病害大面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菌源充足
①種子、土壤帶菌。哈密瓜三大病害的初侵染來源很多。葉斑病可在土壤表面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霜霉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殘體內越冬,也可以菌絲體和孢子囊在溫室黃瓜上越冬。葉枯病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種子、土壤中的病殘體及其他寄主上越冬。這些病菌待環境條件適宜即可萌發,成為采年田間發病的侵染源。②隨著近幾年哈密瓜效益的提高,種植面積增大,輪作年限縮短,為三大病害的發生提供了菌源積累。
4.栽培管理不當
①田間病株、病瓜沒有及時清除,加重病害的蔓延和擴散。②地勢不平、排水不良、潮濕等地病害發生嚴重。③農事操作中造成的傷口以及作物本身的氣孔、水孔都易引起病菌的侵入,病菌隨著農事操作;四處傳播,形成多次重復侵染。④下雨前后澆水,大水漫灌,易爛瓜。
5.三病混合
哈密瓜葉斑病在我區較其它兩種病害發病早,持續時間長,基本上是從6月底至7月初開始發病,此時,溫度和濕度適宜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發病早的地塊,后期葉枯、霜霉病加重。這是因為植株感病早,易早衰,抗病力降低,病菌易侵入。因此,田間常見這幾種病混合發生。再加上枯萎病、疫霉病、果腐病在作物生長期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給哈密瓜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二、防治對策
1.選用抗病良種
選用抗病良種是防病、增產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選擇品種時,由于品種抗病性與品質存在矛盾。因此,不要種植較單一品種,合理布局,多品種搭配,使之既抗病增產,又能獲得較好經濟效益。
2.藥劑拌種
藥劑拌種是防止哈密瓜病害的有效途徑之一。防治葉斑病可用200毫克/千克硫酸鏈霉素浸種。葉枯病和霜霉病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3.加強田管
重病田與非瓜類作物輪作2年以上;生長期或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株、病葉、病果;平整土地;合理澆水,嚴禁大水漫灌;及時整枝打杈;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藥劑防治
霜霉病通過氣流傳播,發展迅速,易流行。故噴藥必須及時、周到和均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常用藥劑有25%甲霜靈、40%乙磷鋁WP。葉斑病和葉枯病可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SP,2%農抗120水劑,65%代森錳鋅,50%甲基托布津WP進行防治。因為幾種病害常混合發生,在用藥時根據病情混合使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