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板栗珊毒蛾防治技術為湖北省農科院果樹茶葉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該技術提出了"消除卵塊、消滅蟲源,巧用化防控制暴發性為害"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利用珊毒蛾越冬卵塊均產于近地區的栗樹主干和主枝的裂皮縫內,易于發現并便于清除的特點,集中人力于冬閑季節進行刮卵、錘卵等簡易辦法予以清除。同時篩選出以柴油為主體的有效涂卵劑:即40%二嗪農+柴油+水(1:1:5-10)或40%樂果+柴油+水(1:1:50),對阻止幼蟲孵化效果達100%。及時在主干主枝上消滅越冬初孵幼蟲。幼蟲孵幼化后,均群集在產卵處附近歷時一周左右的習性,及時噴布25%敵殺死3500~4000倍液,消滅越冬卵漏網后的初孵幼蟲。
該成果具有成本低,防效高,方法簡便的特點,填補了我國在該蟲研究上的部分空白。主要在鄂東受害栗產區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2.26萬畝,24.4萬株,累計新增產量153.84萬kg,直接經濟效益219.52萬元。由干該蟲為雜食性害蟲,對栗、柿、杏、山植。桐、烏柏等多種經濟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所以該技術措施可推廣應用到多種果樹及經濟林的毒蛾種、幼蟲防治,將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