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選用成熟、飽滿、無病蟲害的栗苞,用板栗復合保鮮劑百腐敵(長沙礦冶研究院生產,郵編:410012,電話:0731-8657066)稀釋液浸泡后攤放1~2天,保持栗苞最佳入貯含水率放入簡易庫(室),室溫貯藏。貯藏庫要求陰涼通風,栗苞入貯后加強對濕度、溫度、防鼠等管理,特別是水分管理,前期通氣排濕、散熱,中期保濕,后期防干、防發芽,保持適宜的貯藏環境。入貯3~4個月脫出堅果上市,鮮果率可保持92%以上。貯藏后堅果的營養成分與剛采收時相似,色、香、味均佳,特別是外觀較其他方法貯藏的栗果艷麗,市場售價高。板栗帶苞貯藏方法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投資少,效果好,無公害,不污染環境,是板栗產地貯藏的好方法。
(一)簡易貯藏庫(室)建造技術
建簡易貯藏庫要選擇干燥、通風、背陰的場地。采用土木結構,亦可就地取材用土磚或干打壘筑泥土墻,以降低成本。貯藏庫坐北朝南,凈高不低于4米,南北墻設窗戶,窗面積占墻面積30%左右。用泥土地面,但必須夯實。檐邊超過墻外邊緣線1~1.5米,墻內外刷白。貯藏庫大小視貯藏量而定。如采用單層堆藏,堆高1米,每立方米庫容或每平方米庫面積可貯栗苞120公斤。為便于管理,栗苞堆之間要設通道,故設計庫容應比按上述方法計算的庫容增大20%。采用雙層架堆藏,貯量可增加約1倍。
1、利用空房改建貯藏庫此法特別適宜板栗產地農戶,但房屋不能過于低矮,并按要求設置較寬大的窗戶。貯前內外墻面刷白,庫內消毒,當陽的墻面要遮陽。
2、挖地窖窖址選擇干燥、不積水、土層結構緊密處。地窖壁用磚石、水泥漿砌。地窖必須設通風和排水設施。其大小視貯藏栗苞多少而定,但窖凈高不低于2米,以便于管理。
3、利用防空洞、天然巖洞改建地下貯藏庫此法就地取材,投資少,經久耐用。但必須加固庫壁,防止坍塌。庫內設通風和排水設施。
(二)采前管理
采前栽培管理措施影響板栗產量與品質,也影響堅果的耐貯性。只有發育充實、營養成分含量高、無病蟲害的栗果才有很好的耐貯性。
(三)采收技術
根據栗苞成熟情況適時分批采收。
(四)栗苞處理以前的準備工作
1、砌好浸泡栗苞的水池水池一般為長方形,寬約12米(以并排放兩排竹簍為宜),長度視處理栗苞的數量而定,一般以1次放10~16個竹簍為度(長2~2.6米),深度以略高于竹簍為好(約80厘米)。
2、準備好栗苞貯藏所需物資如放置栗苞用的陰棚、竹簍及排風扇等。陰棚的大小、竹簍的數量視處理栗苞數量而定。
3、貯藏庫消毒栗苞入貯前將貯藏庫清掃,地面、墻壁噴保鮮劑2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雷多米爾800倍液。
(五)栗苞處理及貯藏
1、栗苞處理采回的栗苞處理前精選分級。用于貯藏的栗苞薄薄地攤于干燥陰涼通風處1~2天,使之后熟并失水15%左右,然后用復合保鮮劑(百腐敵)200倍液(100克1包對水20公斤)處理。將裝滿栗苞的竹簍浸入浸泡池中,使浸泡液完全淹沒栗苞,7~10分鐘后取出瀝干,再攤放于陰棚內或通風陰涼的場地。浸泡液浸泡一定數量的栗苞(或連續浸泡2小時)后,應加保鮮劑1~2包以保持浸泡液有效濃度。藥液隨用隨泡,使用2天后應換用新藥液。保鮮劑不與其他藥劑混用,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處理后10~15天堅果不宜食用。
2、確定栗苞最佳入貯含水率根據多次試驗和多年實踐,以剛采下的栗苞做對照,失水15%為最好。這種含水率栗苞的特征為苞刺由黃綠轉灰綠,質地由硬直到稍軟,苞肉擠壓不出水滴。
3、栗苞貯藏技術簡便易行的方法是堆藏,將栗苞直接堆放庫內,堆高約1米。貯藏庫3米寬以下時,栗堆間可不設通道,但貯藏庫的一側須留80~100厘米寬的空間,以便翻動栗苞和方便管理。貯藏庫超過3米寬時,栗堆間設80厘米寬的通道。栗堆中間(離庫面20~30厘米)放置2~3個用竹蔑編成的竹筒,直徑約15厘米,長度同貯藏庫的長邊,以改善通氣狀況。貯藏庫亦可以是雙層。雙層貯藏庫應設支架,支架高2米,其上墊木板或竹板。為便于管理,第2層栗苞用纖維袋裝,每袋裝栗苞20~25公斤,纖維袋堆高18米左右。
(六)貯藏期栗苞管理
1、貯藏庫一般管理栗苞入庫前期(約20天)每3~5天檢查翻動1次,中期(20~60天)7~10天檢查翻動1次,后期(60天以后)半月檢查翻動1次。翻動時要使栗堆各層的栗苞混合均勻。經保鮮劑處理后害蟲(包括蛀食害蟲)1~2天死亡,有害微生物被殺或抑制。如因保鮮劑的濃度太低或處理時間太短等原因,處理效果欠佳,檢查翻動時發現有少量害蟲或霉菌,應加大保鮮劑濃度后噴灑栗苞。翻動時剔除已霉爛栗苞,防止交叉感染。如貯藏庫內發現鼠害,應及時堵塞鼠洞,投放毒餌滅鼠。
2、貯藏庫溫度管理貯藏庫溫度管理關鍵時期是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此期庫溫須保持在28℃以下,栗堆中層的溫度不超過庫溫2℃。當庫溫達20℃時開啟貯藏庫全部門窗,庫溫升至25℃時開啟排風扇,加強空氣流通,促進貯藏庫降溫。白天室外氣溫明顯高于庫溫時,應關閉門窗。11月中下旬以后,我國大部分板栗產區氣溫降至10~15℃,庫溫降至13~18℃,此期栗果進入休眠期,呼吸強度減弱,栗苞進入安全貯藏期,庫溫不須調控。
3、貯藏庫水分管理
(1)貯藏前期(1~20天)。入庫時栗苞含有較多的自由水,板栗種子主要組成部分是親水膠體,種子對水分的吸附、解吸作用強烈,且吸濕的水分始終低于解吸的水分,故入貯栗苞失水不可避免。栗苞入庫前期,庫溫常在20℃以上,解吸作用強烈,失水快。據調查,晴天庫溫20~28℃,栗苞入貯10~15天,失水15%~20%。栗堆中栗苞水分的散失不均勻,上層失水最快,其次是庫壁及庫底層,中層失水最少。此期,必須精心觀察栗堆中不同層次栗苞的水分、溫度變化,采取相應措施,如開啟或關閉窗戶和排風設施,翻動栗苞使其含水均勻,栗苞含水率保持在20%~30%為宜。
(2)貯藏中期(20~50天)。此期氣溫下降,相對濕度減少,水分散失趨緩。但因栗堆內溫度不平衡,存在水分的熱擴散和小環境的熱氣流,貯藏庫栗堆的底部、墻邊、墻腳栗苞濕度增大,表層栗苞含水均勻。此期,如果天氣干燥,栗苞失水30%~40%,須噴保鮮劑稀釋液,并在庫內用容器盛水,增加相對濕度。一般的貯藏庫此期須噴水2~3次,翻動栗苞2~3次。
(3)貯藏后期(50~120天)。此期栗果進入深休眠期,栗苞進入安全貯藏期。貯藏庫管理關鍵是保濕防干。定期檢查庫內栗苞,如果發現表層栗苞刺束發白,發硬,手屈易折、易裂,無濕潤感,應立即噴保鮮劑稀釋液(但不宜噴水過多),并結合翻動栗苞。噴水翻苞后栗堆上蓋20厘米厚經消毒的濕潤稻草,保濕效果好。
栗苞貯藏期一般后延到翌年1月底2月初,春節前脫出堅果。經用栗苞貯藏的堅果,色、香、味均佳,貨架期長,很受市場歡迎,售價高(與入貯初期比一般增值1倍以上)。栗苞貯藏期超過翌年2~3月,就須采取防止堅果發芽的技術措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