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的發展,導致養殖環境惡化,魚病暴發和流行,從而出現了以肝膽疾患為主要特征的魚類疾病,即魚類肝膽綜合癥,給部分養殖戶造成較大損失。
魚類肝膽綜合癥主要在6-10月流行,主要危害青魚、草魚、鯽魚、鯉魚、斑點叉尾?t、烏鱧、虹鱒、團頭魴、羅非魚等魚類,魚種和成魚均可發生,且病程較長,重復發病率高,且經常由于誤診而不能對癥用藥,死亡率可高達50-60%,甚至60-90%,造成慘重損失。
主要癥狀:
發病早期,病魚體表無明顯變化,僅游動無力,攝食后出現竄游、暗浮頭或痙攣等現象。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魚體色逐漸變暗,胸腹部、眼眶、鰓蓋、鰭基充血。解剖魚腹,可見體腔內脂肪大量積累,肝胰臟不同程度腫大,顏色變淡或呈土黃色,隨著病情的加重,肝胰臟逐漸變黃發白,最終形成黃白相間的“花肝”癥狀;膽囊腫大,膽汁顏色變淡,膽囊外壁附有些許銀色外膜;腸道外壁無明顯癥狀,但內壁嚴重充血,腸道彈性很差,輕拉可斷成幾節。
發病原因:
從目前研究結果來看,引起肝膽綜合癥的原因主要有4類:1、養殖密度過大、水體環境惡化。當水體中的氨氮濃度過高時,魚體內氨代謝產物難以正常排出而蓄積于血液之中,致使魚類代謝失衡引發肝膽疾病。2、用藥不當。如長期使用敵百蟲類殺蟲藥物,雖然其本身的毒副作用不是很大,但長期或過量使用,水體和魚體內大量積累,而對魚類肝胰臟造成損傷。3、飼料問題。由于長期飼喂營養配比不合理或添加了激素的配合飼料,或氧化變質的飼料等,引發魚類肝膽綜合癥。4、人為因素。魚類放養搭配不合理,長期過量投喂飼料,或高溫季節肥料用量大,增氧、注水措施跟不上等,都會引發魚類肝膽綜合癥。
預防措施:
1.利用冬、春季空閑時間徹底清塘消毒,殺滅淤泥和水體中的致病微生物。2.堅持從正規苗種場引進優良苗種,放養密度適宜、搭配合理。3.實行配合飼料和青飼料相結合。4.在養殖過程中,在沒有寄生蟲的情況下,盡量不用殺蟲藥物,以免長期使用在魚體形成藥物殘留而影響魚的體質。
治療方法:
1.外用藥。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3-0.4克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
2.內服藥。在潑灑藥物的同時,按飼料量添加0.5%的三黃粉(大黃50%、黃柏30%、黃芩20%)、0.05%的多種維生素和0.2%的魚肝寶散,充分混合后投喂,連喂5-7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