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日了解到,廣東、廣西有科研單位正在研發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目前已經開展了小范圍的養殖生產實驗,效果明顯。由于疫苗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需要先向管理部門申請進行中試,而目前鏈球菌病疫苗還未正式進入中試階段,距離正式推向市場尚有較長時間。
9月4日,在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負責鏈球菌病疫苗研究項目的李安興教授表示,通過分析從病魚體內采集的細菌,可以確認,當前危害華南地區羅非魚養殖的主要致病病原是海豚鏈球菌。課題組從粵東、粵西和珠三角地區的羅非魚養殖場采樣,分離出了不同的海豚鏈球菌菌株,經過對比篩選后,選取適合的菌株滅活后制成了疫苗。
據了解,根據實驗室數據,用體重46克的尼羅羅非魚在接種疫苗以后,通過人工感染海豚鏈球菌,可以達到95%~100%的相對保護率。李教授透露,經過一系列篩選,目前疫苗的配方已經確定下來,并且在茂名等地的外塘羅非魚養殖場,進行了小范圍生產試驗(免疫對象為50~100g尼羅羅非魚),相對保護率在85%~90%之間,使用成本約為5分錢/尾,保護期可達6~8個月,效果明顯。
記者了解到,在2005年,就有來自羅非魚主產區的消息稱,出現鏈球菌病,死魚呈典型的凸眼、漲肚、肝膽嚴重腫大等現象,但該病只是局部出現。今年以來,整個華南地區,尤其是廣東、海南、廣西三地,遭遇史上嚴重羅非魚鏈球菌病,損失重大。
從各地養殖戶的情況看,現在對該病暫無固定的有效醫治方法,甚至有少數養殖戶病急亂投醫,魚病發生后使用大量獸用或者違禁抗生素,如土霉素、環丙沙星、強力霉素、磺胺嘧啶、阿莫西林、甚至頭孢類藥物等。由于魚一旦發病,基本不會進食,所以口服藥物的效果往往不佳。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又常常延長喂藥時間或增加用藥量,這樣很容易誘導產生抗藥性更強的菌株。
除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外,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也開展了相似的疫苗研發,據該研究所在7~8月份,于廣西某水庫羅非魚網箱養殖基地的實驗報告顯示,為1300尾200~400克規格的魚注射免疫15天后,經過兩個月時間,相對保護率達到97%,效果同樣明顯。該研究所研究人員陳明稱,該疫苗也采用滅活菌株制作,在南寧、北海地區進行過小規模生產實驗,既有網箱養殖也有土塘養殖,從多個數據分析,平均相對保護率可達到90%,注射疫苗成本3~4分錢/尾,效果最好的試驗點,注射免疫成本僅1分錢/尾。
參與研發疫苗的專家表示,由于疫苗不是藥,對已經感染發病的魚是沒有效果的。由于疫苗的有效成分是滅活的病菌,要特別注意使用方法,通過對比發現,在魚長到50~100克的時候進行免疫,能夠使魚發育出對鏈球菌有抵抗性的免疫系統,效果最佳。
從現在各產區反映的情況看,鏈球菌病的傳染性比較強,尤其在養殖密度較高的魚塘,以食物為主要傳染途徑,而且體型大的魚更易感染發病。專家們還稱,正在開發中的疫苗的使用方式均為注射使用,為了養殖戶使用方便,他們力圖研發出使用方法為浸泡或口服的疫苗產品。由于疫苗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門申請進行中試,而目前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還未正式進入中試階段,所以,疫苗如要正式推向市場,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