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黃魚俗稱黃花魚,是中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為傳統“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大黃花魚頭鈍尖形,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上頜最外列齒擴大為犬齒,前端齒較大,但較疏,前端中央無齒。體側上半部為紫褐色,下半部為金黃色,發光顆粒為橙黃色。背鰭淺黃褐色,尾鰭淺黃褐色,未緣黑褐色,臀、腹及胸鰭為鮮黃色,口腔內白色,口緣淺紅色。大黃魚與小黃魚外形較相似,區別依據是:大黃魚背鰭起點至側線間有鱗8~9列,而小黃魚為5~6列,大黃魚第二臀鰭棘長大于或等于眼徑,而小黃魚的則小于眼徑。大黃魚尾柄長與尾柄高之比(3.4~3.7)大于小黃魚(2.7~3.4)。
大黃魚曾是我國重要經濟魚之一,為我國特有的地方性種類,廣泛分布于北起黃海南部,經東海、臺灣海峽,南至南海雷洲半島以東。該魚屬暖溫性集群泅游魚類,常棲息于水深60米以內的近海中下層。大黃魚生殖季節有春、秋兩季,生殖期時,魚群分批從外海越冬區向近海作生殖洄游。產卵后幼魚在近海長大,分散索餌。隨著水溫下降,部分魚群游向60米等深線暖水處越冬。作為名貴經濟魚類,大黃魚長期來深受消費者青睞。
但因過度捕撈,資源破壞嚴重。經過多年研究,1990年開始批量育苗,商品魚養殖從1992年開始不斷擴大規模,產量逐年增加。養殖省份從福建開始,并向浙江、廣東,海南等省輻射。養殖方式從網箱養殖向池塘養殖拓展。放養的魚種規格要求整齊一致。計劃當年達到400克以上商品規格的,放養的魚種規格要在 100克左右。養成階段的餌料一般以冰凍上層魚為主,并輔以粉狀配合餌料。上層魚用刀切成適口的魚肉塊,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魚絞成肉糜,拌成枯性強的團狀餌料,用手擠壓成大小不同的塊狀物來投喂。魚肉糜較魚塊具較多優點:可混入部分粉狀配合餌料或其他餌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維生素及藥物,營養全面。養成期間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餌一次。同真鯛、妒魚等相比,大黃魚具有攝食緩慢且量少等待點。因此投餌要慢。高溫期間生長最快。為保持商品魚金黃色的天然體色。養殖后期需在網箱上加蓋遮陰物控制光線。最佳生長水溫22~26℃。鹽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0。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