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鱖魚是市場暢銷的名貴魚類之一,其魚種比較嬌嫩,運輸條件要求較高。江蘇省鹽城市自2001年以來,先后從省內外調進近百萬尾鱖魚夏花和魚種,在調運魚種過程中,探索了一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安全運輸方法。一般運距10個小時左右,其成活率可達98%以上。現將其運輸技術介紹如下:
一、魚簍準備
用鋼筋或角鋼焊接成長、寬各2米,高1米的魚簍架,內裝維綸有機帆布制成的盛魚簍,簍架的主要部位用帆布或塑料、布條包扎,防止把魚簍磨壞。在簍口邊緣設12個圓孔,以便于將魚簍固定在架內,并在簍底一側留一處直徑10厘米、長50厘米的放水孔。四角設置縫有50厘米網綱的網箱,固定在魚簍內。一般用卡車運輸,根據車箱大小和運輸量,每車可裝魚簍4只~5只。
二、充氧設備
根據運距、運輸工具和運魚數量,準備10個大氣壓的氧氣瓶1只~3只。配備氧氣氣壓表及5米長的氧氣管和必要的開閉閥工具等,每個魚簍裝有一根充氧軟管連接氣瓶,水中充氧設備調試好后,再裝入鱖魚夏花或魚種。裝魚密度視水溫、運距和魚的規格靈活掌握。魚種一般在冬春水溫低時裝運,密度可達每簍1萬尾左右;夏花運輸在高溫時進行,每簍控制在5000尾以內。魚在魚簍中下沉后,把水面漂浮的粘液、體弱魚和污物撈出,以防污染水質。
三、途中管理
用魚簍運輸鱖魚種,必須有專業人員在車上,隨時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及時調節充氧閥門,除去水面漂浮的糞便、殘渣及死魚。途中如發現魚嚴重浮頭需換水時,水質一定要清新,防止污染或太肥的水換入,水溫相差5℃以上的水不能大量換入。為避免長時間停車或預防意外,可通過拍打帆布簍增加溶氧,提高成活率。也可備一些增氧劑,救魚時使用。
四、注意事項
在途中因換水、增氧不便魚種出現異常時,可在水中加入一定的藥物,以抑制水中的細菌活動,減輕污物的腐敗分解。常用的有硫酸銅(濃度0.7克/立方米)、氧化鈉(濃度5%)和青霉素(每簍8000IU)。魚種到達目的地后,應先測量魚簍和養殖池的水溫,逐步適溫練魚并進行消毒處理后,迅速起魚下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