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影響及危害
1.機械性刺激及損傷。機械性刺激及造成組織損傷是寄生蟲病共有的一種特征。如鲺寄生,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傷、撕裂宿主皮膚,使宿主十分不安,病魚出現狂游并跳離水面。大中華鳋的寄生可造成鰓組織的炎性水腫和細胞增生,外觀上出現鰓絲末端腫大發白。機械性刺激、損傷可直接造成死亡亦可由此而產生其他病變,帶來不良的后果。
2.壓擠與阻塞。一些寄生于魚類體內的寄生蟲往往能造成對宿主組織器官的壓擠,引起萎縮、壞死和生理機能喪失。這種病變在實質性器官更為常見。如魚怪的寄生影響宿主生殖腺的發育,導致病魚不育;舌狀絳蟲除影響性腺發育外,還可使病魚體腔鼓起凸出,影響游泳,甚至腹部脹破,導致死亡。側殖吸蟲的大量寄生,可使小魚的腸道阻塞而致死亡。堵塞還可發生于血管中,如血居吸蟲病就是典型的病例,三角形的蟲卵堵塞腎血管、鰓血管,引起水腫與鰓絲壞死。
3.掠奪宿主的營養。寄生蟲的營養取自宿主,其結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對宿主產生某種危害,輕者表現為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影響,重者可至死亡。如寄生于鱘魚鰓上的尼氏吸蟲,每個蟲體每天從鰓上吸取0.5毫升血液,每尾鱘魚嚴重時可寄生300個~400個蟲體,這樣宿主每天失血可多至150毫升~200毫升,因之病魚會很快消瘦。
4.毒素的作用。寄生蟲在寄生過程中,其代謝產物排泄于宿主體內。有些寄生蟲還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質,對宿主產生一定的影響。如鲺口刺基部的腺細胞能分泌毒素;大中華鳋攝食時能分泌酶行腸外消化等。
綜合預防措施魚的寄生蟲病又稱侵襲性魚病。在池塘養殖寄生蟲頻發的地區僅僅進行藥物預防是不夠的,要貫徹“全面預防”的方針。
1.漁池設計和建造應盡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在設計和建設養殖場時,應選擇水源充足、清潔、不帶病原寄生蟲的地方。每個池塘應有自己獨立的進、排水口直接連通引水渠和排水溝,當一個池塘魚生病時,不至于因水流而將病原帶到另一個池塘中去。
2.切斷傳播途徑。
(1)建立檢疫制度。對從外地引進,或引種到外地去的種魚、苗種進行檢疫,確認無病和無病原后再放養,以防地區性寄生蟲病擴散傳播。
(2)每年在魚苗、魚種放養前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理,清除雜物、雜草,用藥物消滅池中病原生物。必須堅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達到預防魚病之目的。清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
清整池塘:每年冬天,待魚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補池埂,拔除池邊雜草,并挖去過多的淤泥。
藥物清塘:常用的清塘藥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餅、氨水等。生石灰不但能殺滅塘內病原、中間寄主、攜帶病原的動物和敵害,而且還有改良土壤、水質和施肥作用。
(3)購進魚種放養前和魚種分塘、轉塘放養前都應對魚體進行藥物浸洗消毒、殺蟲,切斷病原隨魚種進入池塘的途徑。預防魚病發生。
(4)工具專用。養魚用的工具,往往成為傳播魚病的媒介,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做到工具專塘專用。如果有困難,則要把使用過的工具經過消毒處理后再使用。公共用具可用10ppm硫酸銅溶液浸洗20分鐘,曬干后再使用;不宜用藥浸洗的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在陽光下曬干后再用。
(5)許多引起魚病的寄生蟲以其他動植物為中間寄主或終末寄主,如許多復殖吸蟲的終末寄主為鳥類,因此通過消滅中間寄主或終末寄主亦可起到控制和消滅病原之目的。
3.強化飼養管理。
(1)飼料清潔。病原體往往粘附在飼料中進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飼料必須清潔、新鮮,最好經過消毒、殺蟲(特別是投喂草及農、副產品的漁塘)。最好投喂顆粒飼料。
(2)食場藥物殺滅。殘渣剩餌往往成為病原體的繁殖場所,因此要經常對食場進行藥物殺滅寄生蟲。
(3)藥物預防。魚病易發季節定期潑灑藥物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藥餌,控制病原孽生,以達到防病效果。
(4)拉網和裝運活魚時,避免魚體受傷。魚體的黏液層、鱗片、皮膚、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預防病菌、寄生蟲侵襲的作用,當其完整無損時,許多病原生物就無法攻破這些屏障,但當魚體受到損傷時,病原生物就有機可乘,很容易進入魚體并大量繁生,從而爆發魚病,如赤皮病、水霉病等通常就是在魚受到損傷的情況下感染的。因此避免魚體受傷是預防魚病工作的重要一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