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由于水環境普遍惡化,大水面魚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發病急,死亡率高,給水產業帶來了相當大的損失,越來越引起了廣大水產工作者的關注,下面僅就我縣南平旺水庫大水面爆發魚病后的治療情況作一介紹。
1水庫的基本情況
南平旺水庫位于贊皇縣南部,濟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以漁業生產為輔的中型水庫,多年來為豐富我縣百姓的菜藍子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由于近年來的持續干旱,致使水庫養殖水面由原來的333公頃,減少到了現在的133公頃。
2水庫水質情況及造成水庫水質惡化的原因
水庫的水質除庫灣處沒有多大問題外,其余水面水質嚴重惡化,庫水變黑尤其是網箱周圍,水庫上游水質有異味。在施石灰之前對水庫的溶氧和水的pH值進行了監測。下游各層的溶氧為:上層5.0mg/L,中層3.0mg/L,下層1.0mg/L;中游各層溶氧為:上層4.0mg/L,中層2.0mg/L,下層2.0mg/L;上游的各層溶氧為:上層4.0mg/L,中層3.0mg/L,下層2.0mg/L。pH值測定為6.5,實踐表明pH值在6.5~7之間最容易發生細菌性爛鰓病等。
造成水庫水質惡化的原因主要是:①水庫連續三年沒有進過新水,水體不能交換;②去年春天、秋天和今年春天放的魚種數量過多,共計4.5萬kg。由于價格因素去年秋后沒有出售多少魚;③連續多年大面積的網箱養殖造成水庫水質過肥,今年的網箱數量為鯉魚箱38個、花白鰱箱65個,這些網箱內的魚每天大約消耗1.5噸餌料,加速了水質的惡化。個別網箱在7月20號左右開始發病,死魚的癥狀為赤皮、爛鰓等,但漁民并沒有將病死魚妥善處理,而是拋到了網箱周圍,使病原菌在水中快速傳播,導致大批網箱魚發病。也為水庫魚的發病埋下了伏筆。
3水庫魚發病死亡數量、解剖癥狀及診治
8月7日我們接到病情報告后,立即趕到現場了解情況。
漁業隊8月5日從水庫上游撈出死魚100kg左右,8月6日增到500kg左右,呈爆發狀態,死魚除在庫灣處沒有發現外其余水面均有發現,8月7日上午打撈上來的病死魚已達到1000kg之多,病死魚絕大部分為花白鰱。解剖癥狀:①爛鰓較為嚴重,偶而能看見鰓上有粘孢子蟲,鰓的顏色發白,發淺,粘液較多;②內臟沒有腐敗變質的死魚的膽變大變色,捕撈上來的活魚輕一些,共同點是體腔內都有腹水。沒有腐敗變質的死魚的身體較瘦,腸道內沒有進食,捕上來的活魚解剖看腸道內有進食。
初步診斷為:因水質惡化而引起的細菌性爛鰓病。
由于病情重大,故請石家莊市水產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治療方案。因生石灰具有藥力安全穩定、殺菌力強可以改善水質,適合大水面作業,而且又可就近取材的特點,經和市水產專家多方面分析,果斷地采取了用生石灰治療的方案。按133公頃水面計算,每公頃用生石灰225kg,一次用藥30噸。8月7日至9日開始備灰,8月10日早6點開始用藥。從水庫上游全庫施灰以后,8月11日魚的死亡數量有所下降,到8月12日死魚的數量已經減少到75~100kg,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由于此次魚病發現早,而且治療及時,在最大程度上挽回了經濟損失。
4用藥后的水質與用藥前的水質對比情況
用藥后,水質明顯改變。①同一地方測的透明度用藥前35cm,用藥后45cm;②pH值上升到7.5;③水的顏色變成黃綠色;④水庫各層水的溶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游各層溶氧為:上層6.0mg/L,中層3.0mg/L,下層2.0mg/L;中游各層溶氧:上層5.0mg/L,中層3.0mg/L,下層2.0mg/L;上游各層溶氧分別為:上層5.0mg/L,中層3.0mg/L,下層2.0mg/L。
5小結
6~8月份為養殖魚類快速生長期,其間投餌量較大,加上氣候多變,易發生養殖病害。在病害防治中,繼續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生產管理,控制好水質,阻斷病原傳播途徑,加強檢疫和病情監測,把病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5.1采取藥物防治時應對癥下藥,應合理正確地選擇藥物,并適時施藥,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對因水質惡化引起的病害,應盡量選用生石灰來進行防治。
5.2在防治過程中,不宜過多地依賴藥物,應加強養殖生產的技術管理,保持養殖水體的溶氧、pH值適宜,有條件的可適當增加水位,并注意及時換水,加水時添加一些水質改良劑、保護劑,采用優質餌料增強魚類的體質,從而增強抗病害的能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