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粘孢子蟲病,是近幾年發病率極高的魚病,尤其是經過多年混養蝦蟹的塘,為避免傷害甲殼類的蝦蟹,禁用殺蟲類藥物,而導致魚類粘孢子蟲病大發生,對養殖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危害魚類的粘孢子蟲種屬很多,蟲體較微小,在發育過程中都產生孢子。且粘孢子蟲寄生非常廣泛,幾乎對每種魚各種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條魚的同一器官內有數種粘孢子蟲寄生。下面介紹常見的粘孢子蟲引起的魚病癥狀及危害情況:
1、粘孢子蟲引起的皮膚病:病原為鯽磺孢蟲。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魚頭部后上端形成瘤狀囊腫,逐漸擴大使肌肉腐爛,魚體暗黑,消瘦,最后死亡。
2、粘孢子蟲引起的鰓病:病原為球孢蟲,異形磺孢蟲等。在鰱、鳙、鯉、鯽等由魚苗至成魚皆可感染。病魚鰓上有許多灰白色的點狀或瘤狀胞囊,呼吸困難,生長發育受阻,引起大批死亡。
3、粘孢子蟲引起的腸道病:病原主要有草魚餅形磺泡蟲、鰱粘體蟲、對稱磺泡蟲等。其營養體在腸粘膜組織內形成胞囊,有的種類不但侵襲粘膜,形成胞囊,還能穿過腸壁,在腸外形成胞囊。堵塞腸道并破壞組織細胞,妨礙攝食、消化吸收而消瘦致死。
4、粘孢子蟲引起的鰱、鳙魚瘋狂病:病原是鰱磺泡蟲,侵襲魚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引起。病魚極為消瘦,體色灰白無光澤,腦腔可見白色點狀胞囊。尾部上翹,狂游亂竄,抽搐打轉,失去平衡,時而沉入水底,時而躺在水面,不久死亡。
另外,粘袍子蟲常侵襲病魚的肝、腎、脾、心臟、生殖腺、膀胱、膘、肌肉以及脂肪等組織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變。
對粘孢子蟲病重的預防。
首先是選擇未被粘孢子蟲感染的魚種放養。其次是對池塘進行清淤,用生石灰、敵百蟲等藥物嚴格消毒,并對魚種用藥物浸洗。
常用藥物:0.1%濃度的晶體敵百蟲浸洗10分鐘;或10ppm高錳酸鉀浸洗15分鐘。第三是用藥物治療,控制暴發。常用藥物:0.2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或80%敵敵畏10ppm浸泡來糠或鼓皮投喂,連續3天,并潑灑0.3ppm敵百蟲;每1萬尾魚種或0kg吃食魚用硫磺粉75g拌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8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