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入冬前,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齊峰養殖場里僅2畝的鲇魚池,共捕獲成魚1.05萬公斤,創下高密度養魚畝產萬斤的全市最高紀錄,僅此一項純收入3萬多元。彭峰茹高興地說,是生態養殖法創出了高效益。
彭峰茹是通州區梨園鎮小街村人,從小喜歡養魚。十幾年前,他在自己家庭院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魚池中開始養魚。從書本資料到養殖實踐,長時間對鲇魚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規律進行研究。1995年,他聽說村上30畝魚池有人退租,他很快聯系承包了下來。于是,他把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全部投入到養殖事業中,采取動植物套養,既在有限的面積上增加收入,又發揮物種間互相利用,降低養殖成本。
在養殖場里,他分池養殖著鲇魚、鯉魚等,并種上茭白、蓮藕。一方面能吸收水中有害氣體調整水質,還能培養水中的浮游生物,增加魚的天然飼料。各個池塘間的邊角地,他養起豬、牛、羊等,并把它們的糞便發酵集中裝入沼氣池,再把沼氣水放入魚池中培養浮游生物,再次增加魚的活口飼料。去年開春,他從湖南省購進2萬尾革胡子鲇魚苗,象往常一樣套上茭白和蓮藕,并精心飼養。根據天氣變化調溫增氧,根據生育階段防疫,調整飼料配方。結果鲇魚長勢喜人,個體重量平均都在1.5公斤以上,最重的達到3.8公斤,總產值相當于常規養殖的5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