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俗話說得好,“養魚不預防,得病就白忙”。這句話道出了魚病預防的重要性。在當今養魚環境變壞,病害較多的情況下,養殖戶應將魚病預防貫穿于生產過程的始終。
1、要選擇優質的魚種:優質的魚種一般規格整齊,體型勻稱,體色光亮,活動敏捷,豐滿度高,無病無傷。對于身體帶有污泥,游泳不活潑或畸形、瘦弱的,最好不要放養。此外,還要注意不要到魚病疫區選購魚種,較好的方法是自己培育魚種自己養殖,或就近選購,這樣能減少魚體得病的機會。
2、要對養殖水體消毒:最好的辦法是在魚種投放前7―10天,養殖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藥物徹底清塘,以殺死池塘中的細菌、寄生蟲、有害魚類、青苔及部分水草等。生石灰的用量是每平方米水體150―250克,漂白粉的用量是每平方米水體10―20克。使用前,應清除過多的淤泥,淤泥少可減少藥物用量,反之則需加重用量。也可在放養前一段時間,把池水排干,讓全池經過冰凍及曝曬,這樣也能收到預防魚病的效果。
3、要謹慎操作:冬放魚種雖然魚鱗緊閉,魚體活動力不強,但應避免凍傷;春季水溫升高,魚體活動力強,魚鱗松開,很易受傷。所以,在冬、春放養魚種的過程中,都應小心謹慎,緩慢操作,無論是在起捕、投放,還是在運輸過程中,都應盡量不要碰傷魚體,防止病菌由傷口侵入魚體。因此,冬放魚種應盡量早放或晚放,不要在寒冬進行,投放溫度應在5℃以上;春放魚種應早放,最好不要在春末溫度升高時進行,投放溫度應在20℃以下,這樣才能避免溫度對投放魚種的影響,減少魚種感染疾病的機會。
4、要對養殖工具消毒:在發病魚池中使用過的工具,如各種網具、魚桶、撈海等,未經消毒或曬干而又立即在無病的魚池中使用,或由魚種帶入魚池,都會使原來無病的魚池被致病病源體污染,而有發病的危險。因此,只有對養魚工具事前進行消毒,才能確保魚體不受感染,決不能馬虎。工具消毒的方法是:小型工具如手抄網、魚籃等應放在較高濃度的漂白粉、硫酸銅或生石灰、敵百蟲等溶液中浸5―10分鐘,大型工具如拉網、水泵等也可放在陽光下曬干后再用。
5、要藥浴魚體:養殖戶應從“預防在先”出發,放養前應將魚種用藥物進行藥浴消毒,這是切斷病原體的重要傳染途徑,能控制或減少魚病的傳播。一般在水溫15―20℃時,每立方米水體使用漂白粉10克或硫酸銅8克、或高錳酸鉀20克,浸浴時間20―30分鐘,或用食鹽10―20克浸浴3―5分鐘,若水溫低可增加用藥量,水溫高可減少用藥量,也可適當增減浸浴時間,總的目標是盡量多殺滅魚體皮肢和鰓上的病菌,特別是殺滅冬、春兩季魚體易帶的車輪蟲、斜管蟲、黏細菌、水霉菌等病原體,防止魚病的發生。
6、要注射免疫疫苗:在養殖生產中,草魚最易得病,特別是出血病,來勢兇猛,死亡率大,往往造成很大的損失。若在投放魚種時結合魚病預防,事先注射免疫疫苗,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疫苗根據預防魚病的種類可分為出血病、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等多種,可以到水產研究機構購買,也可以自用土法配制。無論何種疫苗,都要根據其濃度高低及魚種規格大小靈活掌握用量。濃度低、魚體規格大應多注射,濃度高、魚體規格小則應少注射。對于草魚出血病滅活疫苗,通常是體重0.25公斤的魚種,注射0.1毫升,體重0.5公斤的注射0.2毫升,或者0.5公斤以內的草魚種注射0.2―0.3毫升,體重0.5公斤以上的注射0.5毫升。注射部位是胸鰭基部或背部肌肉或背鰭基部,但最好是前兩個部位。注射深度為0.2―0.5厘米,以不傷及內臟為準。注射器采用專用連續注射器,針頭選用5號、6號或7號,根據魚種規格大小而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