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加足池水。成魚養殖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魚種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至2米,使魚類生活在活動空間大、溶氧充足、天然餌料豐富的良好生態環境中。
2、投足飼料。草魚、鯽魚、鯉魚等吃食性魚類的糞便肥水帶動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的生長。要看天、看水、看魚,靈活掌握投喂量和施肥量,遵循“量少次多,勤投勤施”的原則,讓魚吃飽吃好。
3、控防病源。秋天溫度比較適中,病源微生物容易滋生,也是魚病的多發季節。每天要將池塘中的殘餌和雜物撈出,并根據天氣和魚類活動的情況及時加注新水。對于秋天水質較肥的池塘,應隨時巡塘,注意防止泛塘事故的發生。
4、輪捕輪放。對于達到商品規格的魚類可用誘捕網將其捕撈上市,同時補放適量的小規格魚種,捕撈要選在水溫較低、池水溶氧較高的凌晨進行。一般在黎明前捕魚最為合適,這樣捕的魚可以供應早市,市場售價較高。捕魚后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同時池水渾濁,耗氧量增加。因此,必須立即加注新水或開啟增氧機,使魚類有一段頂水時間,以沖洗魚體上的過多粘液,防止魚類浮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