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低產魚塘魚蝦混養比純養效益高
汕尾海豐縣赤坑鎮養殖戶用此方法每畝增收1300元
記者日前在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了解到,當地養殖戶利用以前低產魚塘嘗試魚蝦混養,收到不俗效果。當地養殖大戶丁利民改純養羅非魚或南美白對蝦為二者混養,一年下來,每畝增加效益1300元。
當記者來到老丁的養殖場時,他正用蛇籠網在抓蝦。收蝦老板開了一輛小貨車停在魚塘邊,把收上來的蝦以鮮活形式賣到市場里去。老丁介紹說,這次收獲的南美白對蝦一批是今年4月中旬放的苗,養的時間雖然很長,但規格比較大,有32只/斤,塘頭價達到16元/斤;另有一批是今年8月底放的苗,目前僅90只/斤的規格,賣8.3元/斤。“價格還算可以,比較滿意。要不是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我還不想賣呢,價格會越來越好,而且蝦很健康。”
效益增長
老丁的養殖場離海岸線很近,引用的水源都是咸淡水。“連打井抽的地下水都是咸的。塘里的水鹽度多數時間保持在1.5‰-3‰”。養殖場的面積較大,水面有750畝。一直以來老丁以純飼料養羅非魚為主,并用部分塘純養南美白對蝦。但是,羅非魚及南美白對蝦近幾年來均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實際經濟效益不高。“特別是南美白對蝦,不單市場行情差,還病害多。今年早造純養的蝦全軍覆沒,虧損30多萬元。”從今年4月起,他用20口池、270畝水面來嘗試羅非魚與南美白對蝦混養。從已經干塘的池子看,一年算下來,畝產羅非魚2200斤、南美白對蝦200多斤(大規格蝦),按照現在羅非魚3.2元/斤、對蝦16元/斤的售價,每畝魚塘產生的效益比以前純養羅非魚時增加1300元。
魚蝦混養時,對蝦養殖成本超低,成為魚塘經濟效益增長點。老丁介紹說,池里雖然又有羅非魚又有蝦,但在養殖過程中還是只投喂羅非魚飼料,“對蝦飼料完全不用”。老丁算了一筆帳:單看羅非魚,混養時餌料系數1.3,而純養僅為1.0,每斤魚的飼料成本增加了0.3-0.4元,其他費用都相差不大。但混養過程中,增加的那點飼料成本能養出幾百斤蝦來,這就賺了,“這或者就是效益的增長點吧”。但混養的對蝦不可能靠攝食羅非魚飼料來生長的,因為羅非魚搶食兇、加上羅非魚飼料是浮水的,也不符合對蝦的攝食習慣。那么對蝦在混養池中靠什么生長呢?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羅非魚生長過程中排泄的糞便及飼料殘餌使水更肥,水里就有更豐富的浮游生物,對蝦靠攝食浮游生物為生,所以生長速度比喂對蝦飼料的要慢。
品質更佳
魚蝦混養過程中,養殖病害減少,降低了養殖風險,提高了產品質量。據老丁介紹,采用咸淡水進行魚蝦混養,養殖過程中病害少了很多,所以用藥量也大為減少。“以前一斤魚的藥物成本大約要5分錢,而現在只需1分錢就夠了。好比淡水養羅非魚時,水霉病是一種常見病害,但用咸淡水養就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混養的南美白對蝦由于密度小,基本不會發生病害,“也可能是羅非魚對病蝦有攻擊力,減少了病原體的快速繁殖和傳播,使其他的蝦還能保持健康吧。”老丁解釋道,“當然,病害少了,用藥減少,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商品魚蝦的質量更好、更安全。”
病害已經不再是大問題,老丁現在正在摸索的是每畝水面放南美白對蝦3萬尾、羅非魚1200尾,這樣的養殖密度是否為最佳,效益是否還有提高的空間。另外,起捕也還是個未完全解決的問題。由于不能干塘起捕,為了不對塘里的魚造成影響,收蝦就采用蛇籠網;但這樣的效率較低,一口塘的蝦要分多次才能收完。雖然還有這些沒解決的問題,但老丁仍對魚蝦混養充滿了信心,“明年將把750畝水面全部改魚蝦混養。一畝增收1300元看似不多,但用750畝水面算,那將是一筆可觀的數字。”老丁笑著說。
在汕尾市城區紅草鎮,魚蝦混養也成為以前養殖模式的有效替代。據了解,紅草鎮有兩萬多畝的粗養池塘,以前主要養鋸緣青蟹及蝦蟹混養。這些池塘由于使用時間較長,池底已經嚴重老化,造成青蟹產量逐年降低,加上近兩年來青蟹病害發生嚴重,給青蟹養殖造成了較大的打擊。紅草鎮水產技術推廣員陳群銀向記者介紹說,今年當地的蝦蟹混養塘畝產青蟹僅200來斤、對蝦100多斤,按照目前肉蟹30元/斤及南美白對蝦10元左右/斤的價格,畝產值只有幾千元。有的青蟹發病嚴重的池塘,甚至全軍覆沒。“從今年開始,已經有不少養殖戶放棄了青蟹養殖,轉搞魚蝦混養,用金鯧魚、鱺魚等魚類與南美白對蝦混養,提高了養殖成功率,經濟效益也有所增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