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稻――魚禽生態養殖技術
中國水產2005-6-710:55:00閱讀:361
“稻――魚禽”生態養殖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長達7個月~8個月的閑置時間,進行魚禽綜合立體養殖,降低了養魚和種稻成本,從而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一、田間工程設施
1、選擇稻田。要求通風向陽,水源方便無污染,排灌自如,田埂堅實,保水力強。
2、加高田埂。四周應加高加固,使養殖水深平均達1m以上,形成季節性或永久性池塘水體,并依周邊地勢開好避洪溝,以防暴雨淹沒或洪水沖毀養殖稻田。閩西北地區群眾常選擇有泉水條件的山壟田。
3、設置進出水口及攔魚柵。進水口寬約30cm,也可用毛竹管引水;出水口約40cm,距頂端20cm~30cm處加設2處溢水口;進出水口和溢水口均應設置孔目1cm×1cm的攔魚柵,頂端稍高于田埂。
4、清除雜物。水稻收割后,將田中稻桿及周圍雜草清除,或堆放在稻田的一角漚肥。
5、搭設鴨棚、食臺。按每畝養殖100只成鴨設置鴨棚和食臺各25m2。可因地制宜在養殖稻田的中上游用木版、竹片或塑料等材料搭設,并在稻田與鴨棚之間用竹籬圍出部分水面作為鴨子的游泳和活動場所,防止鴨禽任意在養殖稻田活動,影響魚類生長。籬柵間隙以魚群可自由進入覓食為宜。
二、魚禽放養與管理
1、魚種放養。一般在中稻收割后15天~30天(即9月中下旬)投放魚種為宜。以投放大規格草魚、鯉魚為主,適當搭配鰱鳙魚。畝放尾重200g~250g的草魚160尾、鯉魚70尾、鰱鳙魚40尾,下池前用3%的食鹽水浸泡魚種。
2、水禽放養。在魚種下池的同時購進水禽飼養。也可提前放養,更有利于培肥水質,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底棲動物、水草、稻芽的生長。一般每畝魚池配養家鴨100只~130只或鵝50只~60只。以蛋鴨為主,特別是本地當家品種山麻鴨尤為適應。對養殖的家鴨要按常規進行疫苗注射或滴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