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第一種密集型河蟹養殖模式
密集型河蟹養殖模式就是指放養密度大、養成規格偏小、單位面積產量高的一種河蟹精養模式。
1.苗種放養放苗時間選在2月初,苗種規格200只/kg~300只/kg,苗種放養密度800只/畝~1500只/畝,同時,搭配放養花白鰱夏花500尾/畝(花白鰱之比為1∶3)、黃顙魚30尾/畝、細鱗斜頜鲴50尾/畝、鯽魚50尾/畝。
2.栽種水草由于河蟹苗種放養密度高,水草栽種管理難度大,應采取圍蟹養草(放苗時,把蟹苗用密眼網圍在塘隅一角或溝杈內,先待塘內水草萌發長旺后再撤去網片)或圍草養蟹(放苗時,把水草用密眼網在四周圍起來,不讓蟹破壞,用竹桿固定草群,半個月草即可存活)。養殖河蟹的池塘必須把水草資源培育起來,水草即是河蟹的蛻殼隱蔽之所,又是適口餌料生物,還可以凈化水質。種植水草的品種有伊樂藻、水花生、金魚藻等,水草覆蓋率保持在40%左右。
3.飼養管理養殖過程中,投喂小麥、玉米、黃豆等谷物類飼料。在水溫18℃時開始投喂,日均投喂量(以干物計)1kg/畝,并隨著水溫的升高而逐漸增加投喂量。進入9月,以鮮山芋、南瓜絲為主。投喂時,遵循定點、定時原則,每天下午5點投喂1次。
4.病害防治定期潑灑生石灰水,以調節水質,保持pH7.5~8.5之間,生石灰用量10kg/畝~15kg/畝;勤換水,防止水體缺氧;在8月~9月高溫季節,潑灑光合細菌、EM菌、沸石粉,以及拋灑增氧劑。
5.捕撈銷售此模式畝產河蟹150kg~200kg,成蟹平均規格75g,適于本地居民消費水平和習慣。在捕撈銷售時,采取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如:"六月黃"蟹(因6月菜花黃時上市而得名),當時市場上商品蟹貨少從揚,賣體重100g的1只"六月黃"可得4元,而到了10月河蟹大量上市,同規格蟹只能賣得2元左右,如果利用好時間差和價格差,則平均畝利潤在1000元以上,投入產出比為1∶2。此模式投入不大,效益穩定,風險小,使得在各地都有著廣泛的養殖。
第二種優質型河蟹養殖模式
通過種草投螺,營造良好的河蟹生長環境,采取稀放、精心飼養等措施,所產河蟹膏紅肉滿,青背白肚,品質上乘,每只商品蟹售價高達20元以上。
1.放養密度2月下旬放養規格為120只/kg~160只/kg的優質蟹苗250只/畝~350只/畝,一次性放足,蟹苗規格均勻一致,同時,少量搭配套養花白鰱魚種、青蝦蝦苗2.5kg/畝、鱖魚魚苗10尾/畝(鱖魚魚苗規格為體長5cm)。
2.種草投螺1~2月,移栽伊樂藻;3~4月,種植苦草;5~6月,移栽輪葉黑藻、金魚藻。清明前,放養活螺螄300kg/畝。塘口栽種優質水草3~5種,一年四季水草豐茂。至高溫季節,水草覆蓋率保持在60%為宜,多余的水草要人工撈除。
3.飼養管理整個養殖過程中投喂全價配合飼料或冰鮮魚,餌料系數約2。從清明時開始投喂,定點、定時,先少后多,并隨著水溫的上升而逐漸加大投喂量,水溫低于15℃時停止投喂,日投喂2次。飼料成本占總支出的50%多。每天做好生產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天氣、水溫、投喂量、攝食情況、河蟹活動和蛻殼情況等,定期測定水質,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4.病害防治定期潑灑生石灰水,生石灰用量15kg/畝,保持pH7.5~8.5之間、透明度40cm以上,根據水質檢測情況在8~9月潑灑EM菌和拋灑增氧劑,以為河蟹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在飼料中添加光合細菌;冰鮮魚用4%食鹽水浸泡半小時后再投喂,可達到防病促長的目的;勤換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飼料而導致水質惡化致病。
5.捕撈銷售經過7~9個月的精心管理,在重陽節后,把好商品蟹品質關,挑選膏紅肉肥、背青肚白、規格在150g/只以上的成蟹集中捕撈上市,對不達標準的成蟹可放入暫養池繼續育肥。此模式是本地水產技術部門大力推廣的生態養蟹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高,養殖成活率80%,畝均效益達3000元。因技術含量高,風險也較大,從苗種到收獲的任一環節(包括銷售)出問題都可能虧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