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南美白對蝦是當今世界蝦類產量最高的品種之一,具有生長快、鹽度適應范圍廣、抗病力強等特點,因為海水運輸蝦苗具有成活率高、載運密度大、水質不易變壞等多項優點,因此一般南美白對蝦蝦苗都采用鹽度15‰左右的海水運輸。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不斷向內陸發展,在養殖地標粗淡化蝦苗成為養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現將相關的技術要點總結,以供參考。
標粗淡化就是把體長0.3~0.5厘米的蝦苗在溫室、尼龍大棚、空閑的小池或養成池的一角進行淡化暫養10~20天,期間投喂專用的淡化標粗蝦片飼料,使蝦苗體長達1.0厘米以上;同時,根據進苗場的池水鹽度調配好標粗暫養池的池水鹽度,然后逐漸淡化,每天降低的鹽度不超過1‰,直到池水的鹽度與戶外池塘水的鹽度相近。通過這種方法淡化,蝦苗的成活率均可達90%以上,并且使養成成活率大大提高,實現養殖生產增產與增效的目的。
一、準備工作
1、標粗池的準備
標粗池一般為水泥池,便于管理和收苗。單池有效水體為50~100立方米長方形,長寬比為2:1或3:1,池水深度為1.2米。池壁設計高度比池內水面高出0.2米左右。標粗池一般用磚石砌成,或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用水泥漿抹面,轉角應為圓弧形,池底有排水孔。標粗池可以建在室內,也可以建在室外,各有優缺點。在標粗池旁邊應設有集苗池,集苗池長1.2米,寬1米左右,池底標高應比育苗池出苗管中心標高低0.4米。集苗池應設有與出苗池貫通的排水管(溝)。標粗池應設排水管和換水管,換水管管徑為50~100毫米,排水管可兼作出苗管,管徑不宜小于100毫米,與集苗池相通。為避免出苗口池水壓力太大,在距池底0.3~0.5米處設第二出苗管,并與集苗池相通,最好都設閥門控制。換水管內接換水網箱(濾水器),外通排水溝。
充氣設備可以用羅茨鼓風機或微型空氣壓縮機。充氣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水質,使蝦苗不致沉底,形成立體培養效果,飼料呈懸浮狀,提高其利用率。充氣系統主要由送風設備、輸氣管和散氣石組成。
如果在北方或華南養殖三造南美白對蝦,還得加設增溫系統。加溫可以用鍋爐,也可以用電加熱棒。如果溫差較大,需要的熱量較多,則需用鍋爐;如果升溫不大,需要的熱量不多,則可用電加熱棒。
2、清塘與消毒
標粗池同其他養殖池一樣,必須嚴格清塘,殺滅池底的有害生物,改善池底環境。消毒可以用強氧化性的藥物,如漂白粉或高錳酸鉀。具體操作方法為:水泥池用100毫克/升漂白粉(有效氯25%~32%)進行消毒,或用10毫克/升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3、投喂準備
放苗前一天培育鹵蟲幼體,保證蝦苗投放標粗池后有足夠鹵蟲幼體供應。
4、進水和鹽度調節
在放苗當天上午注入海、淡水,水深0.6米左右。為防止敵害生物進入,進水時需用60~150目尼龍篩絹袋置于進水口過濾池水,調節池水比重(約1.015),并按3~5毫克/升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鈉鹽提高蝦苗成活率,微量增氧,讓標粗池水質與育苗池水質接近。
二、蝦苗放養
1、蝦苗選擇
購苗前應對苗源進行病毒等重要病原進行檢疫。肉眼觀察選擇健康蝦苗。
2、蝦苗標粗密度
密度不可過高,否則會影響蝦苗的淡化質量和生長速度。一般0.5厘米左右的蝦苗以3萬~5萬尾/立方米水體為宜。[pagebreak]
3、注意事項
從育苗場拿苗時應注意,因蝦苗蛻殼變態大都是在下半夜進行,剛蛻殼的蝦苗體表較軟,體質相對較弱,須經一定時間才能恢復自如,蝦苗場排水集苗等工序最好選在中午或下午進行,并且要用原育苗池水裝袋,這樣可以使蝦苗減少應激反應,提高蝦苗的成活率。蝦苗運回后,先將蝦苗袋放進標粗池,待袋內外水溫平衡后再將蝦苗放入池中。蝦苗下池后,應及時適度加大增氧量。
三、淡化過程
苗下池后,每天上午添加淡水5厘米,使池水比重每天降低“1格”,即海水比重計上的一個刻度,如1.015→(降至)1.014→(降至)1.013等等。6天后池水水位升至90厘米以后,每天上午先排池水10厘米,接著加淡水5厘米,下午再加淡水5厘米,池水水位仍維持在90厘米,使池水比重同樣每天能降低“1格”。當池水比重降至1.006~1.005,每天上午排池水15厘米,4~5天后每天上午排池水20厘米,這樣池水水位始終保持90厘米,使池水比重每天能降低“0.6~0.7格”,最后池水鹽度約為0.5‰。
四、病害防治
雖然南美白對蝦進行淡化養殖可以避開惡化的海水環境可能帶來的爆發性疾病,但是隨著養殖面積的不斷增加和擴大,養殖水域的自身污染等原因,在養殖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疾病發生,因此在淡化標粗過程中更加要注意疾病的預防,以免影響養成期的成活率。
1、細菌性疾病
例如弧菌,該疾病主要癥狀是游泳遲緩,蝦苗趨光性差,較嚴重者在靜水中易下沉于水底,在體表和附肢上粘附許多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等污物,沉于水底不能再上浮的蝦苗不久就死亡。在400倍以上的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細菌在蝦苗體內的血淋巴和各組織中活潑游泳,全身充滿細菌。此病死亡率高,損失大。
2、病毒性疾病
主要為桃拉病毒,主要癥狀為體色變暗變紅、空胃、行為異常、活力差、附著物增多。病毒感染后對蝦不一定發病,但環境因素可誘發病毒細菌的繼發性感染,水質惡化和蝦苗帶病毒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和治療方法,重在預防。
3、寄生蟲病
主要有纖毛蟲,附著在蝦苗的纖毛蟲屬于緣毛目、鐘蟲科的聚縮蟲、單聚蟲、鐘蟲和累枝蟲。該病的發生常與蝦苗密度過大、營養不足、水溫過低、pH值下降及患其他疾病有關。在上述情況下,蝦苗蛻殼間隔增長,增加了這些寄生蟲附著繁生的機會,使它們能大量地附著在蝦苗身上。它們不僅影響蝦苗的行動,增加了活動的能量消耗,并且大量地爭奪飼料,使蝦苗衰弱而死亡。肉眼觀察,患病的對蝦蝦苗行動遲緩,身上似有絨毛,呈絨球狀,在普通顯微鏡下可看到全身附有蟲體。
本病是淡化常見病,有季節性。發現有該病出現時,要嚴格進行消毒,治療時可用15毫克/升福爾馬林或20毫克/升生石灰促進脫殼。
總之,對病害要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預防為主的原則,抓好生產的各個環節,如進苗前的病毒檢測、徹底消毒、科學投飼、加強水質管理等。
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利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如外用聚維酮碘、雙氧離子季胺鹽絡合碘、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利用水質改良劑改良水質:如光合細菌、枯草芽胞桿菌及復合型微生物制劑;口服藥物有:維生素C和E、免疫多糖、穿心蓮、魚肝油等。以上方法可根據疾病情況交替使用或配合使用,以確保療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