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斑節對蝦又名草蝦,是當前世界上養殖最普遍的品種,我國南方沿海可養兩茬。該蝦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食性雜,個體大,耐干露,易運輸等優點,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藥物,其營養價值與其他主要蝦類相近。
在斑節對蝦育苗過程中,幼體患病時有發生,危害嚴重,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現把育苗過程中常見的幾種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細菌性疾病
病原:假單胞桿菌和氣單胞桿菌。
癥狀:患病幼體活力明顯下降,游泳不活潑,趨光性弱,腹部弓起,在水中打轉,少攝食或不攝食。病情嚴重者在靜水中下沉于水底,接著體色變白,最終死亡。鏡檢可見鰓絲水腫,重者壞死變黑。
防治:
(1)徹底清池,對用水嚴格消毒過濾,合理投餌,放養密度合理;
(2)全池潑灑3―5ppm土霉素或2―3ppm氯霉素,一天一次,連潑3天;
(3)在餌料中(如豆漿、蛋黃)中加0?1%―0?2%土霉素或0?05%―0?1%氯霉素投喂,連喂3―5天;
(4)用2―3ppm磺胺異噻唑或磺胺噻唑全池潑灑,也可用0?5―1?5ppm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或呋喃那斯等全池潑灑,連潑三天;
(5)氟哌酸全池潑灑,使池水藥物濃度為0?5ppm,或按0?05%―0?1%的比例混入餌料中投喂;
(6)復方新諾明全池潑灑,使池水藥物濃度為1?0―1?5ppm,或按0?1%―0?2%的比例混入餌料中投喂。
真菌病
病原:真菌(霉菌),主要有鏈壺菌、離壺菌、海壺菌三種。
癥狀:致病的卵子及幼體內充滿菌絲,卵子停止發育,很快死亡。患病幼體開始時游動不活潑,趨光性減弱,不攝食,以后下沉于水底不動,僅附肢或消化道偶爾動一下,不久幼體就死亡。
防治:
(1)育苗池在育苗前徹底消毒;
(2)收集的卵子最好先用0?5ppm的漂白粉浸洗1―2分鐘再放入孵化池;
(3)育苗用水最好先過濾和消毒;
(4)全池潑灑0?006―0?01ppm孔雀綠,一般一次即可。必要時隔一天再潑灑一次;(5)制霉菌素8―10ppm全池潑灑,連續1―2次;(6)全池潑灑0?01ppm氟樂靈。
斑節對蝦桿狀病毒病
病原:斑節對蝦桿狀病毒。
癥狀:病蝦停止吃食,行動遲緩,彈跳無力,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池邊水底不動,很快死亡。病蝦體色往往輕度變紅或暗淡褪色,也有的病蝦不褪色。
防治:所有對蝦的病毒病至今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預防為主。
固著類纖毛蟲病
病原:主要有鐘蟲、聚縮蟲、單縮蟲、累枝蟲等。
癥狀:患病幼體游泳遲緩,攝食能力下降,生長發育停止,蛻不下殼,最終下沉死亡。
防治:
(1)保持育苗期間的水質清潔;
(2)投喂餌料要營養豐富,數量適宜,盡量創造優良的飼育環境;
(3)早期發現時,迅速更換新水;
(4)用35ppm的制霉菌素溶液治療效果極佳。
絲狀細菌病
病原:以毛霉亮發菌為多見。
癥狀:該菌常附著在卵子或幼體的體表。附著在卵子的表面,使卵子不能繼續發育;附著在幼體的體表,往往引起幼體蛻皮困難,從而使幼體活力減弱,沉底而死亡。
防治:
(1)應保持水質清潔;
(2)全池潑灑0?5ppm的漂白粉;
(3)全池潑灑0?5―1?0ppm的高錳酸鉀。
此外育苗期間的病害還很多,如畸形病(尾棘萎縮病),氣泡病、中腸腺壞死病等等。目前一些疾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平時在育苗期間,要注意水質、餌料條件的改善,保持幼體良好的生活條件,以預防為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