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青蝦,又稱江蝦、河蝦,學名日本沼蝦(M.nipponenes),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長臂蝦科、沼蝦屬,是我國淡水中個體較大的蝦類。青蝦殼薄肉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青蝦廣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中。福建古田溪水庫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的大型水庫。該庫地貌平坦、水質肥沃,野生青蝦資源十分豐富,以往捕蝦多采用人力小船拖帶扒兜網進行作業,雖然產量較高,但對青蝦棲息環境破壞極大,且勞動強度大。2004年引進地籠網捕蝦,效果很好,年捕蝦15噸,年增產值10多萬元。現就具體捕撈技術介紹如下。
一、地籠網的結構與捕蝦原理
地籠網為海邊漁民市設于淺海灘涂進行捕捉小型魚、蝦的一種定置籠網。該網具以8號鐵絲為骨架,用網目為15mm網片圍制成四方形、可疊折式的籠網,整條地籠網長2m,由11個四方形鐵絲骨架將其分隔成10個內部相通的20cm×20cm×20cm的正方形小網籠,小網籠的兩邊均設有間隔式的誘魚洞,誘魚洞為啦叭狀的倒須網口(魚、蝦只能進不能出),地籠網的兩端為圓錐形集魚網袋,當青蝦由誘魚洞進入地籠網后被誤導而爬集于兩端的集魚袋而被捕。
二、漁場、漁法與漁期
1、漁場:春季水溫較低,青蝦喜生活于水草叢生或有緩流的沿岸淺水水域,棲息水層一般1m~2m最多6m~7m,因此,水庫上游沿岸水深2m~3m的淺水區即為漁場;夏、秋季節水溫較高,青蝦會轉移到水層較深的水域活動,但仍然要到附近的沿岸淺水區進行覓食、繁殖,故夏、秋季漁場應轉移到中、下游的沿岸淺水區。
2、漁法:根據漁場水域的面積,可將若干個地籠網用直徑10mm的聚乙烯繩連接成一組,每個地籠網之間相距約2m,在每組地籠網的兩端各縛扎一塊沉石,沉石系有浮標。放網前把連接好的地籠網捌匝序疊放于1噸的小舢板內,當漁船到達漁場時,先把沉石拋入水中,然后順著沿岸淺水區一人劃船一人放網,收網時,由單人單船溜網作業,兩天收網一次,一人可管理500個。-般1個地籠網一次可收蝦150g~200g,最多可達500g。
3、漁期:青蝦生長很快,有"四十五天趕母"的說法,即5月份~6月份孵出的仔蝦經過1個月生長,就能趕上親蝦,到11月份可達3g~5g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為越冬期,5月份~6月份進入繁殖期,一般完成生殖任務后,7月份開始死亡,8月份則大批死亡,其生命周期為14個~18個月。根據這一習性,地籠網一般在6月~11月作業;在11月~翌年3月份的越冬期間,由于水溫低,青蝦一般不攝食,并潛居深水區越冬,捕撈產量明顯降低,-般不作業;為保護資源,4月~6月份為禁漁期。
三、討論
1、地籠網屬小型定置網具,作業時對庫底的水草及表層的泥沙破壞極小,能較好地保護青蝦棲息的生態環境。
2、地籠網采用溜網作業,兩天收網一次,單人單船能管理500個網籠;1個網籠一般1次可收蝦150g~200g,最多達500g。因此,地籠網捕蝦具有省工、省力、產量高的優點。
3、根據青蝦生活習性,進行季節性放網捕撈生產,在4月~6月份青蝦繁殖季節,實行禁漁制度,能有效地保護水庫的青蝦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