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危害對蝦養殖的主要流行病是白斑稈狀病毒(WSBV)。另外還有斑節對蝦稈狀病毒病(MBV)、對蝦中腸腺細小病毒(HPV)、黃頭桿狀病毒(YBV)及支原體、衣原體、細菌等引起的疾病。這些病一旦發生是難以治療的。因此,防治結合,防重于治應是長期的戰略方針。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健康無病毒蝦苗。選擇健壯不帶致病病毒的蝦苗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其主要的手段是通過肉眼觀察蝦苗活力狀況及利用PCR或核酸控針進行病毒檢測。
二、封閉式養殖管理。放苗前對養成池及養殖用水進行徹底消毒。在養殖期間,不投喂帶有病毒的鮮活餌料,不抽帶有病毒的海水,而以談水作補充水,各池操作工具分開,防止互相傳染。
三、優化養殖條件,提高對蝦抗病力。這主要是為對蝦創造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提供優質餌料,減少刺激因子,避免對蝦發病。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即便是對蝦受到病毒感染,仍可以不發病而繼續生長。如湛江一高位池養殖場,養殖至五十多天時發現五口池的斑節對蝦感染了白斑桿狀病毒,但水質好的三口池依然生長正常,直到收蝦也沒有暴發病,而另外兩口池因水質差,連續下刺激性強的消毒劑而迅速發病,導致失收。
四、探索新途徑,提倡生態防病。生態防病就是利用生物群落之間相互作用,保持蝦池生態系的平衡,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如近年來提倡的魚蝦混養、蝦貝混養、蝦池投放江籬等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探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