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1年以來,我們在沿黃灘區進行了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技術研究,實踐證明,泥鰍屬稻田生態漁業的優良養殖品種,其產量和效益均高于稻田養魚、養蟹,而且這種養殖方式節肥增產,省工省時,還對稻田土壤有顯著的改良作用,所產稻谷和泥鰍品質好、無污染,價高且暢銷,適應了人們對綠色產品的需要,F筆者把該項技術總結如下,旨在推動稻田生態漁業的發展,加快農村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一、稻田的選擇和整修1.稻田選擇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土質柔軟、腐殖質豐富、水體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塊為好,面積可大可小,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集中連片,以便于管理。種植的水稻品種應是矮稈、不倒伏、耐肥力強、抗病力強的品種。2.稻田清整沿田埂四周或對角線開挖魚溝,溝深0.3m~0.5m,溝寬1.0m~1.3m。在進水口或稻田四個角開挖魚溜,寬2.5m,長5m~6m,魚溜面積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為宜。魚溝、魚溜面積占稻田面積的8%為宜。一般在夏熟作物全部收割后,進行田間工程整理工作,施入畜禽糞900kg/畝左右,然后進水翻耕,平田整地。田埂加高加固夯實到30cm~50cm,最好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石板、網片等貼于田埂的內側,下端埋入硬泥中。進排水口設置網攔,以防泥鰍鉆逃和野雜魚、污物等進入稻田。二、泥鰍苗種的放養秧苗栽插前,施入碳銨40kg/畝,磷肥30kg/畝,以增加土壤肥力,當地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進行秧苗栽插。秧苗插種后約7天~10天,待秧苗成活返青后,加注新水至稻田水位10cm~15cm,立即放養泥鰍苗種,規格在體長4cm以上的苗種放養密度為8000尾/畝~12000尾/畝,重量約80kg/畝左右。三、投喂和飼養泥鰍的食性很廣,除攝食天然餌料生物以外,還攝食人工配制的飼料。飼養期間,要根據泥鰍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投喂不同的飼料,泥鰍苗種以攝食浮游動物性餌料為主,幼體和成體則以攝食植物性餌料為主。放養泥鰍的田面不要經常攪動,在泥鰍放養的第一周不必投喂,一周后則每隔3天~4天投喂炒麥麩和少量蠶蛹粉。開始時采用撒投法,即將飼料均勻撒在田面上,以后逐漸縮少食場,最后將飼料投放在固定的魚坑里,以利泥鰍集中攝食和秋季捕撈。在投喂的同時,每隔1個月追施有機肥50kg/畝左右,并加少量過磷酸鈣,以培養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為泥鰍提供活餌。泥鰍正常攝食后,主要投喂麥麩、豆餅粉、蠶蛹粉等混合性飼料,投喂方法是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泥鰍體重的6%~7%,同時視泥鰍攝食、水質、氣溫及水體中天然餌料生物豐欠等情況靈活掌握。泥鰍攝食量受水溫的影響較大,在適宜生長的水溫范圍內,日投喂率為4%左右,一般投喂飼料后以1小時內吃完的投喂量為最適宜。泥鰍在夜間攝食量較大,生長旺盛期白天也攝食,根據這個特點,投喂應以晚上為主。由于泥鰍具有貪食的特點,在養殖過程中應避免過量投喂,秋天水溫在15℃以下時停止投喂。四、養殖泥鰍稻田的管理1.掌握水位田面水深保持在10cm~20cm,夏天高溫季節應盡量加深田水,以防泥鰍燙死。2.稻田防病養殖泥鰍的稻田,病蟲害一般很少發生。在預防稻田病蟲害時,要選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殘留少的農藥,絕對禁止使用敵百蟲、甲胺磷等含磷類有機劇毒農藥。病害防治時必須按規定的濃度和用量用藥。施藥具體方法為:一是先將稻田噴施1/2,剩余的1/2隔1天再噴施。如此輪流施藥,可以讓泥鰍在田間有躲避的場所。二是噴霧時,其噴嘴必須朝上,讓藥液盡量噴在稻葉上,千萬不要潑灑和撒施。施藥時間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4時效果較好。施藥后要勤觀察、勤巡田,發現泥鰍出現昏迷、遲鈍的現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將其及時捕撈上來,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復正常后再放入稻田。3.防逃除害平時在做好稻田養殖泥鰍的防逃逸外,在下大雨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讓水漫過田埂,以免泥鰍隨水逃出,并檢查是否有河蟹等鉆洞漏水,如有則需及時堵塞。另外,對稻田的老鼠、黃鼠狼、水蜈蚣、蛇等敵害生物要及時清除、驅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