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網箱養鱔可在池塘、湖泊、水庫等水體中進行。在水體較淺的地方,如湖泊、水庫等可采用漁排的方式進行養殖。而在水體深的地方,如湖泊、水庫等,可采用網箱的方式進行養殖。
A、漁排網箱方式:網箱的規格為(2米~4米)×(1.5米~3米)×(1米~1.5米),敞口,雙層,外層為3×2聚乙烯網片,網目20=1.5厘米,內層為20目尼綸紗窗布。每個鱔魚網箱底部均綁扎一個"+"形用竹竿制成的框架,大小與底網規格相同。網箱內投放喜旱蓮子草或水葫蘆作蔽蔭物,覆蓋率應在90%以上。其中可放養一些菖蒲進行防病。同時,每3平方米~5平方米的網箱面積設一個投食點。養殖區域應選在水流不急,微水流,無工業污水排入,水質良好的區域。
B、插竿固定的網箱養殖方式:網箱無土養殖黃鱔與利用常規的水泥池,小土池等飼養方法相比,具有設備投資少、勞動強度輕、易管理操作、起捕靈活簡便、黃鱔攝食集中、生長快、產量高等特點。網箱的材料采用質量好的聚乙烯紗窗網片縫制,質量較好的網片看上去有光涌,網箱上下鋼繩直徑均為0.2毫米,網箱大小一般視水體大小而定,最常見的是長5?住?米,寬2米~4米,深1.5米~2.0米,每個網箱10平方米~15平方米左右。網箱入水0.8米~1.2米,露出水面0.5米~0.8米。箱底與池底距離最好在0.5米~0.8米。至于放網箱數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水體大,水交換方便,操作便利,全池放滿也可,但水體小且交換困難,則不能放得太多。因水長期處在缺氧狀態下,水質極易惡化,影響鱔魚生長,乃至發病。最好每排網箱之間隔開0.5米~1米,以利于投餌船只的通行和水體的流動、交換,避免水體缺氧。網箱面積最好占水體面積的1/3~2/3。網箱內應放養水草,以水花生、油草、水葫蘆最好,其中水草必須多放,成活后以長滿整個網箱水面為好。水草過多應適時適量清除出多余部分。同時,在進入10月份時應注意培養油草,因為在冬季來臨時,水花生、水葫蘆將會枯死。水草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①鱔魚的棲息地,避免在網箱底部鱔魚聚集成團。②吸收箱內營養,減少污染。③避免陽光直射,穩定水溫,減少晝夜溫差,夏天可為鱔魚遮蔭。注意在水草中應視網箱面情況留3個~4個比盤子稍大的空隙,但不能將所有水草撈光,應留一些草莖,防止飼料與魚糜混成的團沉入水底,便于鱔魚攝食,減少鱔魚的活動,提高飼料的轉化率。
鱔種在投放前網箱必須浸泡7天~15天,因為鱔魚為無鱗魚類,極易受傷,這樣做可以避免鱔魚擦傷而引起繼發性感染癥。投放鱔魚的規格一般以30克~50克/條為宜,且規格較整齊為好。因為這種規格的鱔魚處于生長高峰的開始階段,易喂養,成活率高。同時,這種鱔相對于較大規格的鱔魚來說單位重量的鱔苗的條數會更多,從而降低購苗成本。由于在目前的狀況下,人工繁殖鱔魚技術尚未成熟,且黃鱔的懷卵量有限,養殖黃鱔的苗種一般均來自于天然捕撈。黃鱔放苗時間從4月~8月,氣溫高于15℃后放苗最好,因此時溫度已經穩定,鱔攝食量也較為穩定,較易馴食,且不易患病。也有10月份放苗的養殖戶。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此時放苗必須注意及時催肥和安全越冬,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放苗密度一般控制在500克中條/平方米。放養前必須用3%~5%的食鹽水或2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浸泡5分鐘~10分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