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眼下正值北方的隆冬季節,氣溫驟然下降,給海上養殖業又帶來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對目前正在養殖中的魚類和海參,更要采取得力措施以確保安全越冬。
在海水魚類養殖中,大多數魚類最適宜生長的水溫是16℃~22℃。近年來,許多養殖業已逐步由海面網箱養殖轉向利用深層海水進行工廠化養殖,因為深處海水的溫度可以達到12℃左右,大大降低了能耗。室內工廠化養殖的海水需進行人為的更換,而在冬天為了保溫和減小能源消耗,海水更換的頻率大大減小,導致水質惡化,且容易發生各類疾病,嚴重影響魚類的生長,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對此,一是要減小養殖密度,以25尾/平方米~30尾/平方米為好;二是要加大水體交換量,養殖車間冬季的水體交換量不要低于10個量程;三是要及時清除池內的死魚和病魚,勤吸底和勤消毒;四是對于少量露天養殖池,要適當提高水位,出現結冰要及時敲碎,以增強水體中的有效溶解氧含量。
海參喜低溫,但當水溫低于5℃時海參也會停止生長而進入冬眠狀態,因攝食量不足而對病害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容易發病。目前,北方養殖海參多為潮間帶和蝦池造礁的露天養殖,冬季不少養參池的表面已經結冰,池水水溫接近0℃,加之海洋潮位低,養參池的水體循環量減少,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相應在降低,沉積到池底的污泥、雜藻、海參糞便等腐爛后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得不到及時氧化分解,海參生長的外部環境惡化。當水溫溫差在短時間內超過2℃時,海參便會產生抗應激反應,超出了海參的承受能力則海參便會出現腫嘴、吐腸等現象,直到死亡。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加大養參池水體的交換量,抓住冬季高潮位時期盡可能多地為養參池注入新水,加深水位以保持水溫,水深至少保持在2.0m以上;條件稍差的養參池,必須配備人工提水設備,以增進池水中有效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質質量和改善海參生長環境。在為養參池換水時,不要大排大放,要注意水溫的穩定。同時,當水溫低于5℃以下時,要加強養參池的監測,發現池內有成品海參則一定及時撈出,因為在此環境溫度下遠離附著基的海參是不正常的表現,遲早要發病,早早撈出可以避免病菌傳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