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品種:
絲瓜品種比較多,如南京長絲瓜、上海香絲瓜、武漢白玉霜、浙江青柄白肚、云南馬尾絲瓜及我們長沙地區的肉絲瓜、白絲瓜等,屬普通絲瓜類。另有一類為有棱絲瓜,廣東廣州市郊一帶種植的青皮絲瓜、烏耳絲瓜等為其代表。下面著重介紹肉絲瓜及白絲瓜。
1.內絲瓜:長沙地區主栽品種,喜肥,耐熱,耐漬水,忌干旱,適應性廣,植株分技多,主蔓結瓜為主,瓜條圓筒形,短而粗,肉質細嫩,商品性強。單瓜重0.5―0.6公廳,產量高,畝產5000公斤左右。
2.白絲瓜:長沙地區縣鎮、農村主栽品種,喜肥,耐熱,耐漬水,適于近水源的砂壤土或粘壤土栽培,植株分枝強,主、側蔓結瓜。瓜條長粗,黃白色不顯老。成熟瓜柔軟鮮嫩,清甜可口,單瓜重1―1.5公斤,畝產4000公斤左右。
(二)主要豐產栽培技術
1.播種育苗:
(1)播種期:公歷3月上旬驚蟄后至3月下旬春分前。
(2)播種量:每畝大田需種子200250克。
(3)苗床整理:絲瓜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大田栽培,播種前,選擇一塊背風向陽、爽水、前作不是瓜類的肥沃菜土作苗床,將土挖翻并整平整細備用。
(4)播種育苗:先浸種,用50℃(一開一涼)的溫水浸種3小時,撈出略晾干表面水分后再進行播種,每10平方米苗床,播種250克以下,再上蓋一層腐熟發醇并過篩的煤灰土或土雜肥細未,用噴壺將表層淋濕,然后插上小弓棚,加蓋農膜保溫防凍,待苗子出現第一片真葉時,間苗1次,去除老弱病雜苗,適當追施lO%左右的腐熟人糞尿液促苗生長。
2.大田栽培:
(1)整土定植:選擇近水源,土地濕潤,前作不是瓜類蔬菜的肥沃菜土,先行挖翻,適當烤曬后再行整土,一般整成畦寬2.6米的寬畦,溝深33厘米,然后挖出植穴,每畦2行,行距1.67米,株距1―1.3米,每畝栽350穴。每穴施入50%濃度的腐熟人糞尿液一瓢(約1000克),干后鋤松,放入過篩陳腐煤灰土或土雜肥細未,然后定植。
定植時間:4月上旬清明后至4月上旬未。
定植株數;每穴植3苗,一般栽成“品字形”。
(2)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時澆上“壓兜水”以促成活,5―7天后,絲瓜苗已成活,即進行第一次追肥,用15%左右濃度的人糞尿液追施,畝施750公斤左右。以后每隔4―5天澆潑一次15―20%的清淡糞水,促進苗的生長。同時,因絲瓜需肥量大,追肥較勤,易招蚯蚓鉆松土壤,致絲瓜不易扎根,長沙菜農有用黃泥壅兜的防治方法,即用黃泥將絲瓜藤周圍土糊起來,不讓土壤過松,注意絲瓜根部5厘米見方范圍內不糊,以利施肥。絲瓜生長中期,需肥量逐步加大,特別是摘瓜期間,須源源不斷供給水肥,一般每7天左右用30―40%濃度的糞水,滿畦澆潑。天旱時,則須放水灌溉,水齊畦面時隨即退水,灌水后2―3天,每畝追施40%濃度的人畜糞水1000公斤以上,以促藤長葉大瓜肥壯。
(3)搭棚、整蔓:絲瓜性喜通風透光,長沙菜農一般搭平棚或斜棚進行絲瓜生產。在絲瓜蔓長30厘米以上時,及時搭棚,先在每穴苗旁插入l根較粗的尾竹,作為支柱,再在離地面2.3米高處,橫扎一道與畦面平行的竹竿。然后在每穴尾竹上面橫放棚條1根成為長方形立體空間結構,最后每隔30厘米,直放小竹竿1根,交叉處全部用塑料繩扎緊,即成瓜棚,示意圖如下:
瓜棚搭成后,即引蔓上棚。方法有兩種,一為對藤法,將一畦兩行的藤相對引導伸長,另一為追藤法,將瓜藤全部按逆時鐘方向一上一下纏繞在竹尾上,每隔15厘米遠綁一道稻草繩,松緊適度,同時將卷須側蔓抹去,引導上棚。上棚的按同一方向將瓜藤分開,互不纏繞,藤間隔15厘米,以后每隔幾天整理藤蔓一次,隨時摘除卷須、側蔓及雄花以及生長不好的“電話筒”幼瓜和裂口小瓜,以利養分集中,促進瓜條肥大。
(4)病蟲防治:絲瓜病害有白粉病,但一般不足以構成危害。嚴重時可采用50%代森鋅600倍稀液噴施進行防治。其蟲害主要有地老虎及瓜守等。地老虎咬斷幼苗,造成缺苗,因此在防治同時,應準備一定的余苗以防缺兜。防治方法以人工捕捉為主,即每天清晨在斷苗處深挖,挖出地老虎幼蟲后即踩死便可。防治瓜守,可用功夫、甲基異柳磷等農藥的600―800倍稀液噴施藤葉,進行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