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RhizoctoniasolaniKühn
〔寄主作物〕姜、瓜類、茄果類、豆類等多種作物。
〔病害診斷〕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幼苗發病,多在幼苗莖基部靠近地際處變褐,引起幼苗立枯而死。成株期發病,葉片上病斑初時橢圓形至不規則形,擴展后常相互融合成云紋狀斑,邊緣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莖桿發病,病斑同葉片,濕度大時在病斑部可見微細的褐色絲狀物。塊狀莖發病,局部變褐色。致病菌為絲核菌。病菌菌絲粗壯,初時無色,后漸變褐色,具分枝,近似直角分枝,分枝處稍縊縮,并在其附近生1隔膜。菌絲老熟常呈一連串的桶形細胞,并可交織而成質地疏松的黑褐色菌核。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核遺落土中或以菌絲體、菌核在雜草和田間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菌核萌發產生菌絲進行初次侵染,發病后病部產生的菌絲又借攀援接觸,不斷擴展,進行再次侵染。雨水、灌溉水、農具可傳播。病菌在13~42℃范圍內均可生長,發育適溫24℃左右。喜濕耐干,土壤濕潤有利于發病。前作稻紋枯病嚴重,或用紋枯病重的稻草覆蓋的植地,往往發病早而重。
〔防治措施〕(1)前作稻紋枯病重的地塊不要種植姜。(2)姜地覆蓋,不要用稻紋枯病重的稻草或其編織物作覆蓋物。(3)施足充分腐熟糞肥,切勿偏施、過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4)注意植株密度要適宜,勿使種植地郁蔽。適度灌水,雨后排水。(5)發病初期及時噴布或澆灌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10%立枯靈水懸劑300倍液,或25%禾穗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50倍液,或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田安水劑5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