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蛭―藕混養,就是在水蛭放養之前,先在池內種植蓮藕,再放養水蛭,綜合經營。其中藕可吸收池中大量的營養成分,調節水質,使池水變得清新,有利于水蛭的生長。在炎熱的夏季,荷葉可以為水蛭蔽蔭,防止水溫過高,為水蛭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條件。而水蛭又可捕食池中的一些昆蟲的幼體,使藕病蟲害減少,對藕生長有利。因而可互利互補,提高產量,增加收益,且技術方法簡單易行,操作方便,易于管理。其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一、池塘建造
可利用現成的藕池,也可建造新池,有條件的利用水泥池養殖更好。新池建造時,可下挖110cm,池底和池壁用水泥磚砌而成,水泥抹面,池壁高出地平面20-30cm,頂部筑成“T”形壓口或四周用瓦排齊防逃,兩頭分設進、排、溢水口,各水口設密網,池底鋪30cm左右帶有草根或樹葉等的泥土,保持水深60cm。為便于水蛭棲息和產卵,水池中間應建高出水面20cm的土平臺,每畝建5-10個,每個平臺1平方米左右。
在往池中注水以前,應在土中施入適量腐熟的家畜糞便及化肥作為基肥,施肥量比一般藕池要少,不可過多。一般糞肥300-800kg,尿素7-15kg,過磷酸鈣20-35kg。以后就不必再追肥,讓藕自然生長。
在池的四周不可栽植大型落葉樹木,以防秋季大量樹葉落入池中,使池中污染,造成水蛭死亡。
二、苗種投放
1、蓮藕栽種
一般在春季斷霜后,即可選擇種藕進行栽種。栽種密度比一般藕池要稀些,株行距為2m×2.5m,畝栽130穴左右,每畝約需種藕130-230kg。栽種后注入清水,在15天以內,水要淺,一般保持水層6cm左右,這樣可提高土溫,促進萌芽,以后逐漸加深水層。在栽后20-25天左右,有1-2張立葉時,即可加深水位到20cm,進行水蛭放養。以后逐漸加深水位到60cm。
2、水蛭放養
種蛭可以從其他養殖場引進,也可從野外捕捉水蛭作種。引種時,應選擇年齡在2年以上、體重10-30g的水蛭作種蛭。種蛭應體質健壯,活潑好動,用手觸之即迅速縮成一團。每畝水面投放20kg左右的種蛭為好,放養規格應盡量整齊一致,不同品種的水蛭應分池飼養,以免弱肉強食。
三、飼養管理
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加強投餌、水質調節、防逃、繁殖、病蟲害防治、越冬等方面的管理。
1、投餌
水蛭多以吸取血液或體腔液為生,各種畜禽的新鮮血凝塊、草蝦、螺螄、蚌類、蝸牛、蚯蚓及昆蟲的幼體等,均可作為水蛭的餌料。每周可飼喂動物血1次,每畝約7.5kg左右,把豬、牛、羊等動物的鮮血凝塊分割成塊投入池中,每隔5m放1塊,待水蛭吸飽自行散去后及時清除殘渣,以免污染水質。如看到多數水蛭在水中游動不止,說明池內餌料不足,應立即補料,可投喂蝸牛、蚯蚓、昆蟲等。
2、水質調節
飼養過程中要經常保持水質清新不被污染,尤其是7、8月份氣溫高時要注意換水。水溫宜在15-30℃之間,低于10℃或高于30℃均不利于水蛭生長,溫度低則水蛭停止攝食。
池內可適當投放一些萍類或水草植物,可為水蛭提供活動和棲息場所。平時要防止雜物落入池中,如有雜物立即撈出,防止水質污染。
3、防逃
水蛭在晴天一般不會越池逃走,但在雨天池水滿溢時會隨流水逃走,因此雨季到來之前需視水位架設密網圍欄。平時應經常檢查進、排、溢水口防逃網及其它防逃設施,如有損壞應及時修補,防止水蛭逃失。
4、繁殖期管理
水蛭的交配時間為每年的5-9月份,6-10月份為水蛭產卵期,這時應保持環境安靜,盡量避免在池邊走動、震動,以防水蛭受驚逃走,造成空繭。水蛭產卵繭后,即可將其捕捉另池飼養或加工,卵繭留在池中自然孵化。繭產出后約11-25天孵出幼蛭,孵出后2-3天內主要靠卵黃維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此時可投放幼嫩的蝸牛、螺螄、蚌類供其取食。20天左右幼蛭生長達1.5cm以上時,即可轉入大池中飼養,經270-300天即可長大。
5、病蟲害防治
主要是防止農藥,特別是有機磷和有機氯農藥的污染,可引起水蛭中毒甚至死亡,并易在水蛭體內蓄積,降低藥材品質,危害人體,因此池中藕及池塘四周的農作物不可使用劇毒的有機磷和有機氯農藥。
其次是防止天敵進入。如水鳥、烏魚、鱔魚、青蛙等,應加強驅趕和捕撈。值得注意的是,水蛭千萬不可與蟾蜍混養,因為蟾蜍可捕食水蛭,而水蛭又會傷害蟾蜍卵及蝌蚪,對雙方均不利。
6、越冬
入冬以后,水蛭鉆入土中冬眠,此時早期放養的水蛭一般都已長成,可捕捉加工出售。捕撈時,選個體大、身體健壯的留種,每畝留種15-20kg,集中投入育種池內越冬。越冬時可放凈池水,蓋上稻草保溫,或加深池水,以防止池水凍結到底,使水蛭安全越冬。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