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特點]田間癥狀表現復雜多樣,包括(1)明脈(葉脈變黃近透明);(2)綠脈(沿葉脈一帶深綠);(3)花葉(葉色濃淡不均);(4)褪綠;(5)黃斑;(6)卷曲;(7)畸形皺縮;(8)葉面不平整,突起皰斑;(9)僵滯、畸形。病株矮縮,生長停滯,花序畸形,開花遲緩,結莢少而小(有的如老鼠尾),質量差。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病毒。毒源種類多達10余種,但主要的有:(1)豇豆蚜傳花葉病毒(簡稱CAMV)。種子帶毒傳播〔平均帶毒率達5%―10%,病毒潛藏在子葉和胚芽內(含胚軸、胚根)〕和蚜蟲傳毒。(2)豇豆蚜傳碎裂病毒(CpABBV)。可通過汁液和蚜蟲傳毒,病株葉片表現花葉、卷葉及葉片革質化。(3)豆科黃化型病毒(LYV)。可借助汁液、蚜蟲持久性傳毒,致豇豆株矮、葉色深綠、葉質僵硬、扭曲等。(4)黃瓜花葉病毒(CMV)。可助借汁液和蚜蟲非持久性傳毒,引致系統花葉癥狀。(5)蠶豆萎蔫病毒(BBMV)。汁液傳毒,可引致系統花葉、褐色壞死斑、葉畸形等癥狀。綜上所述,豇豆病毒病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間寄主植物和帶毒種子,播種帶毒種子,產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借助蚜蟲傳播蔓延。高溫干旱天氣,有利于蚜蟲遷飛、繁殖,發病重;植株缺水少肥,生長不良或治蚜不及時,發病亦重。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在近年國內推介的40多個豇豆品種中,較抗病毒病的有:之豇28-2號(高抗,浙江)、之豇14號(浙江)、33-47(上海)、張塘豇豆(中抗,上海)、穗郊101(中抗,廣州)、皖青512(安徽)、秋紅512(杭州)、齊尾青(廣州)、福安紅豇豆(福建)、桃稈豇豆(濟南)、冀豇1號(又稱三尺綠,河北)、細花豬腸豆(廣州)、羅裙帶(陜西)、燕帶豇(上海)、春秋紅紫長豇豆(武漢)等。感病的有:紅嘴燕(又稱一點紅)、寧豇2號、青豐豇豆(青島)。值得指出的是,對之豇28-2(浙江)的抗性評價并不一致。有的把它列為高抗病毒品種;有的把它列為較感病品種;有的則認為它適應性強、較耐病,而沒有具體指出其對病毒病的抗感情況,這是否由于各地毒源組成不同而造成評價不一,值得進一步探討。
[防治方法]參照菜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病毒病的經濟有效辦法,應大力發掘和尋找。本病種子帶毒率較高,應進一步探索采用干熱或熱藥處理種子以鈍化毒源、減少苗期發病的辦法。抓好早治蚜連續治蚜,減少蟲媒傳毒。結合噴施葉面營養劑加入抑制和鈍化毒源的藥物,比單獨噴藥防治效果可能更好,應進一步探索。筆者建議,見病前,最遲見病后連續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尿素+普通洗衣肥皂(或黑皂)等量混合液3―5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有助于促進植株生長,控制病害擴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