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花生銹病是廣東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各地春秋植花生比較嚴重發生。它主要引起花生葉片早枯,嚴重時大量枯枝落葉,植株枯死,莢果不充實,落果,爛果,一般減產20%,嚴重的高達50%―60%。
病狀本病多在花生生長中后期發生。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為害莖、托葉、葉柄及果柄。被害植株首先從底葉開始,然后漸向上部,四周和葉面蔓延,一般葉背病斑比葉面多。發病前期有明顯的發病中心,葉片變黃,遠看好似開水燙過一樣。初期病斑小,點狀,淡黃色,周圍葉色褪為黃綠色,隨后病斑中央出現針頭大小的淺黃褐色斑點,漸擴大隆起,色變深,最后表皮破裂,露出紅褐色粉末,即為病菌夏孢子堆。孢子堆周圍有不明顯的黃暈圈。病斑密集時,葉片變黃,提早干枯脫落,莢殼顏色變暗,粉粒不充實,降低花生產量。病害先發生于下部葉片,以后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嚴重時植株大多枯死,遠望如火燒狀。
病原與發病條件在廣東各地只發現夏孢子,還未發現冬孢子,夏孢子萌發溫度在16―26℃之間,20℃最適宜;在8℃和40℃時不能萌發,低于16℃時發芽率已明顯下降。萌發需水滴和氧氣,在適溫下發芽只需一小時,一般只從一個發芽孔萌發管,12小時后形成附著孢,再過3小時便完全侵入,主要由寄生氣孔侵入。
研究表明:病菌侵染來源有四方面:①春、夏、秋、冬不同播種期花生病株上的夏孢子輾轉傳播;②秋花生落粒自生苗,可以安全越冬,12月中旬落粒自生苗開始發病,一直生存至次年春花生播種后;③秋花生收獲后,雖經室外堆放或室內貯存120―150天,病株上的夏孢子仍有侵染力;④秋花生的帶病莢果,經室內貯存至翌年3月份,莢果上夏孢子仍有侵染力。花生被侵染后,隨病組織上夏孢子借氣流傳播,反復浸染為害。由于夏孢子萌發需要水滴和16―26℃溫度,在多雨高濕(多露或多霧)和溫度適中的天氣易發生流行。廣東春、秋植花生生長期的溫度都能滿足夏孢子的發芽,因而葉上有無水滴或水膜是發芽與否的關鍵,濕度是我省花生銹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