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花生莖腐病,全國各產區均有發生,常造成植株大片死亡。
1、癥狀。本病在花生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發病部位在植株近地面的莖基部和根頸處,患部初呈黃褐色至黑褐色濕腐狀,后轉干腐,病部表面密生針頭般大的小黑粒,此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莖基部皮層脫落,全株枯死。
2、發病規律。病菌主要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混入土雜肥中越冬,也可以粘附在種莢和種仁上越冬,借風雨或農事操作而傳播,從寄主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本病的發生流行同天氣、種子、栽培管理和品種抗性等因素有密切關系。溫暖多雨,土壤濕度大,或大雨驟晴,土溫變化劇烈;氣候干旱,土表溫度高,植株受灼傷,往往易誘發本病;收獲期雨水多,種莢未充分曬干就入庫,或入庫后保管不善造成種莢發霉,種子生活力降低,種子帶菌率增加,播種后易發病;連作地,土壤結構和肥力差的地塊,或施用帶病殘體的土雜肥,發病較重;春花生較夏花生發病重,早播春花生較遲播的發病重。
3、防治措施。應采取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⑴重病區換種抗病品種,抓好種子選留和曬藏工作,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1~2年。
⑵播前藥劑拌種消毒。可選用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5%三唑酮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密封24小時后播種(用種量為種子重量的0.3%)。
⑶加強栽培管理。收獲時徹底清潔田園,收集病殘物燒毀;勿用病藤堆漚肥,勿施用帶病殘體的土雜肥;因地制宜適當調節播種期;整治排灌系統,提高植地防澇抗旱能力;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精細整地,注意播種深度和覆土,促種子早萌發出土。
⑷抓好噴藥預防控病。齊苗后、開花前和盛花下針期分別噴淋藥劑1次,著重噴淋莖基部。藥劑除選用上述拌種用藥的1000~1500倍液外,還可選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1)1000~1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1)10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淋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