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去年秋天,在我們刨甘薯那天,趕來很多圍觀者,因為他們想看看甘薯上架栽培后產量究竟如何。剛刨出幾堆,圍觀的群眾便贊嘆不已:“上架甘薯長得真好,個大、整齊,產量又多!”
這就是我們近兩年搞的甘薯上架試驗,是針對甘薯喜光、怕陰冷、怕水澇、較耐旱、愛扎根兒、易徒長等生物學特性,解決了生長期間不提蔓只長秧不結薯的難題,且增產效果顯著。現將試驗方法和結果介紹如下:
一、試驗方法
1.扒堆。早春土壤化開后到4月下旬均可,如澆地后扒堆,可在栽秧前幾天再扒堆,以保墑。堆底直徑約60厘米,堆高約25厘米,堆間隔10厘米。在扒堆的同時加入適量的農家肥和甘薯專用肥。一般每畝地可扒堆1330個左右。
2.栽秧。唐山地區在5月上旬,其他地區可按薯秧的出炕時間確定栽秧時間。選擇無黑根,比較健壯的薯秧,每堆栽3棵(呈三角形)。如墑情較差,應座水栽秧,以確保全苗。
3.松土除草。每隔半月松上除草一次,一般年份除3次即可,保證薯下無雜草生長。
4.插架。當薯秧長到60~80厘米后開始插架。用2米長的竹竿,每堆3根,呈三角形插入,在距竿頂端33厘米左右的部位綁緊固定。架插好后將薯秧隨竿立起,一竿一棵薯秧,用洇濕的玉米皮綁薯秧,使其向上生長。經常檢查,薯秧增長就捆綁,并根據長勢打杈控秧,到長到桿子頂端為止。
二、試驗結果去年我們在山坡薄地上搞了6堆,品種選擇138,秋后刨出甘薯稱重,上架的平均每堆3公斤,不上架的每堆平均1.4公斤;今年種了上架甘薯33堆,品種仍選擇138,因是在梨樹園地試驗,受樹蔭的影響,堆產量比去年稍差,上架甘薯平均堆產2公斤,不上架甘薯平均堆產0.65公斤,增產效果更為顯著。
三、增產原因分析
1.增加光照,提高產量。甘薯秧上架后通風透光,不亂扎根消耗營養,增加了光照面積,并能通過打杈防止瘋長。
2.減少損傷。甘薯上架后不用再翻動薯秧,減少了根部損傷,相應增加了生長時間,為甘薯豐產打下了基礎。
注:每根手指粗新竹竿按0.2元計算,一般可用4~5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