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草菇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
1.1營養栽培材料必須含有碳、氮、礦物質和維生素等成分。所以富含纖維素的稻草、麥稈、麻稈、廢棉、棉籽殼、甘蔗渣等都是生產草菇的原料。含氮化合物是草菇合成細胞蛋白質的重要元素,草菇只能利用低分子的氨基酸,麩皮、米糠蛋白胨等有機氮物質可作為氮源。草菇栽培通常不需要添加銨態氮、硝態氮和尿素。除碳和氮外,多種礦物質如鉀、鎂、鈣、磷等也很必要,一般含纖維素原料中已有足夠的含量,無需補充。配制培養料時,要注意培養料的碳和氮的比例,實踐證明碳氮比為60∶1時最適合草菇生長。
1.2溫度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3℃以上才適宜栽培,并且對外界溫度的反應相當敏感,草菇的生長發育溫度范圍為10~45℃,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40℃,適宜為30~39℃,最適溫度為35~36℃,低于15℃和高于42℃菌絲生長都會受到強烈抑制,5℃以下或45℃以上菌絲很快死亡。子實體分化發育最適溫度27~32℃,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8~35℃,培養料溫度低于28℃,氣溫低于24℃時子實體難以形成,培養料溫度超過40℃子實體生長速度很快,個體小,極易開傘。在適溫偏低時,生長緩慢,個體大,開傘慢。
另外,栽培過程中應嚴格區分草菇生長溫度和要獲得高產的最適溫度,只要培養料有一天時間低于28℃或高于42℃,都會嚴重影響草菇產量。
1.3濕度培養料的濕度為65%~70%,其要求與氣溫條件不同有一定差異。氣溫高,空氣濕度低時,以70%為宜;而氣溫低,空氣濕度高時,以65%為宜。通常情況下,培養料濕度適當低些好,特別是冬季和春季栽培時更應如此。
菌絲生長階段以75%~85%為宜,子實體階段以85%~95%為宜。濕度低,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難于形成;濕度大,水分多,培養料通氣不良,影響呼吸作用,造成爛菇和死菇,雜菌、病蟲害大量繁殖,小菇蕾萎縮死亡。
1.4空氣草菇為好氣性真菌,在30℃以上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呼吸代謝非常旺盛,需消耗大量的氧氣。因此,適當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供應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條件。通氣不足,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嚴重阻礙菌絲體生長,對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影響更是明顯,輕則頂部凹陷,形成肚臍菇,重則導致死菇爛菇。因此草菇栽培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但通風不能過急,特別是氣溫低時,過急會導致幼菇大量死亡。
1.5光照草菇的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但子實體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難于形成,但強烈的光照對子實體形成有抑制作用,栽培時要避免陽光直射。光線的強弱直接影響子實體的品質和光澤,光線充足,子實體色深,組織致密;光線不足,子實體色淺,組織疏松,消費者可根據不同的消費習慣,通過控制光照強度來調節子實體的顏色。
1.6酸堿度草菇喜歡偏堿性環境,菌絲生長的最適pH值7.5,子實體在pH值8.0的培養料中生長最佳。由于草菇生長過程中培養料的pH值會逐步下降,栽培時通常在配制培養料時通過添加石灰將pH值調高至9~10。
2.室內床架高產栽培
草菇只有在溫度、濕度、通風等很好地配合時才能獲得高產穩產。栽培草菇過程中總結出草菇高產穩產管理的幾個關鍵環節。
2.1充分消毒菇房,清理周圍環境
草菇栽培過程中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病蟲害較多。因此,菇房在栽培前必須清理菇房周圍雜草,菇房要徹底打掃及清洗干凈,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待地面和床架上的水分風干后用3~5的石灰水噴刷地面、床架、及墻面,再用福爾馬林熏蒸,用量是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10毫升,高錳酸鉀3~5克,熏蒸24小時。
2.2充分泡透培養料并進行二次發酵
將廢棉浸入石灰水中,每100千克廢棉加石灰5千克,浸透后撈起做堆并蓋上薄膜發酵2天。經堆制的廢棉拌松、拌均,用石灰調pH值至9左右,搬進菇房,鋪在墊有薄膜的培養架上,厚6~8厘米,攤平料面,蓋上薄膜,關閉門窗,加溫消毒使培養料溫度達65℃以上保持8小時,可達目的。
2.3選用優質菌種,并掌握好播種溫度菌種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產量高低和栽培的成敗。首先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選好品種,其次是選用無污染的適齡種。無污染的適齡種,外觀上菌絲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袋(瓶)口有少量紅褐色的厚垣孢子,菌絲生長到底。
待料溫降到40℃左右時播種。冬季栽培溫度可適當高些,而夏季可適當低些,播種后覆蓋薄膜。
2.4菌絲體階段的管理第一至第五天為草菇菌絲體階段,播種后關閉門窗進行保溫保濕,這幾天只管溫度,不管濕度、光照等,維持料溫36℃左右,不能低于30或高于40,上下午各開一小時門窗,并抖動薄膜,適當換氣。
2.5加強出菇管理,及時揭開薄膜和給光線草菇營養生長5天左右即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即出菇階段,第五天揭開薄膜,向料面和空間噴出菇水,以增加料的含水量和提高空間的相對濕度,俗稱“壓菌”。噴水后,適當增加通風和降低房內溫度,促進子實體分化。如果揭開薄膜和噴出菇水晚1天,子實體的分化也將延后并影響產量。一般出菇階段房內的氣溫要保持在28~32℃,料溫在33~35℃,培養料含水量72%~75%,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在出菇的第一二天不能向料面噴水,只能向空間薄噴,不能向菇蕾直接噴水。從第六天開始,晚上要給予一定散射光,晚上開閉門窗,留氣窗通氣至采收。這期間菇房內溫度不能變化太大,也不能讓強風直吹菇床,否則,幼菇會大量死亡。
2.6采收草菇自播種后在溫濕度條件適宜的條件下6~7天見菇蕾,第10~11天可采收。一般在蛋形期,菇體未明顯伸長時采收。子實體生長很快,采收要勤,一般一天要早、中、晚各收1次。采收動作要輕,一手按住草菇生長部位,另一只手將成熟的草菇擰轉摘起,不能象拔草一樣用力拔,這樣會使周圍的培養料松開,導致菌絲斷裂,使幼菇因吸不到水和營養而死亡。叢生菇最好待大部分可摘時一并采收。采收期間,白天一般不需要噴水,如果料面太干,可在傍晚向空間薄噴,這樣,可避免幼菇萎縮,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