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七八月份正是棉花管理的關鍵時期,如何保證棉花增產,是廣大棉農要關心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河北省國欣農研會顧問、高級農藝師劉春臺。因為他多年來每當夏季都要下鄉對棉農開展技術服務,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棉花生長情況,為棉農解惑釋疑。積累了豐富的科學植棉經驗。
他對記者說,要實現棉花增產,除了把握好對棉花產量影響最大的三項技術―――合理施肥,及時澆水和化控之外,還有一些小竅門,比如:巧用營養枝,及時打主心,也可以增加棉花產量。
劉春臺對記者說,對棉花的營養枝是去是留?如何利用?是他在這幾年下鄉咨詢服務中遇到的最熱門話題,2008年下鄉咨詢服務也不例外,尤其是農村婦女對這個問題更加關注,因為她們是棉花整枝的主力,最需要這方面的技術。今年6月下旬~7月上旬,他在山西棉區現場就看到整枝情況:有的棉農全部去掉營養枝,也有的棉農全部留下營養枝,還有的棉農去一部分營養枝,留一部分營養枝。他認為,前兩種做法都不可取。
什么是棉花的營養枝呢?棉花的營養枝又稱葉枝,俗稱瘋杈、油條、滑條。他笑著說:別看這俗稱不雅,但它作用不小。為什么?因為營養枝上雖不能直接著生花蕾,但卻能生出果枝,照樣開花結鈴,能彌補群體空間的閑置和單株結鈴的不足。有效地利用最佳開花結鈴期,增加畝鈴數,因此在棉花栽培上,有重要的利用價值。如欣抗4號、中棉所23、國欣棉3號等棉花品種的營養枝,都能在第2、3個葉腋中長出果枝,甚至第一節就生果枝。所以在密度較小和土壤肥力較高的棉田、在寬行間、缺苗處和地頭地邊,都應該每株適當保留1~2個營養枝,以便有條件地發揮單株結鈴潛力。
由此可見,營養枝對棉花增產也有不小作用。那么,棉農應選留什么樣的營養枝呢?劉春臺說,應選留最粗壯的,只有最粗壯的營養枝才能結較多較大的桃。有的棉農誤認為粗壯的營養枝會和主莖爭奪養分,所以首先將其去掉,而將細弱的留下,這就做反了。留下的營養枝視其長勢和周邊空間,一般長出3~4個果枝后及時打心。最晚到7月5日都要打完。對營養枝的處理不要過早,到棉花開花前進行都不為遲。有人強調他的品種屬于“懶棉花”,可以免整枝,營養枝一個也不要去,保證高產,殊不知保留多余的營養枝不僅浪費大量的水分和養分,而且還嚴重阻礙棉田的通風透光,惡化棉田環境,增加蕾鈴脫落,只有害而無益。說到這兒劉春臺強調,有些種棉大戶受了免整枝宣傳,強調種棉多管不過來,堅持不去掉一個營養枝,結果不一定是最佳的,尤其在行距小或密度較大的棉田,就是雇人也要把多余的營養枝去掉,結果一定會更好。
相反,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過早把營養枝全部打掉,尤其是行距較大的棉田,很多空間利用不起來,最后連壟都封不上,看似棉株長勢不錯,但因畝鈴數較低而達不到預期產量,這也是對土地和光熱資源的一種浪費。這種情況每年都屢見不鮮。
他告訴棉農正確的方法是:既不全部保留營養枝,也不一律去掉,而是酌情選留,巧妙利用。沒有壯營養枝的棉株不要強留,弱營養枝上結的鈴小,吐絮遲;而長出壯營養枝越多的棉株說明越有力量,單株結鈴潛力越大。
棉花主莖何時打頂最好?這也是棉農關心的問題。劉春臺認為,這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主要取決于留果枝的多少。北方棉田在一般地力和密度下,單株平均以留12~13個果枝為宜。在地力肥沃、密度小的雜交種棉田,單株最多留果枝14~15個;而土地瘠薄、密度大的棉田,單株留果枝9~11個就足夠了。有的棉田就是不打頂,新果枝也不會長出了。打頂后以最上一個果枝能長出3個花蕾為宜,如果最上一個果枝長不出3個花蕾,就可以判斷打頂晚了。過去北方棉區曾有7月20日前后打頂的習慣,但種植BT轉基因抗蟲棉后,因生長發育提前,再堅持7月20日打頂就偏晚了。應以長出果枝多少決定打頂日期,如果打小頂,可提早幾天下手;如果打大頂,可延后幾天再打。切忌盲目多留果枝,形成塔形植株,致使上部果枝既細,又短,還空。
最后,他提醒棉農要不斷學習植棉新技術,按照科學方法管理棉花,才能奪取棉花豐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