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柯坪縣全縣不足0.67萬公頃耕地,而棉花種植面積就占到0.4萬公頃,是糧食作物面積的2倍,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2005年全縣棉花總產6200余噸,平均單產107千克,已越過100千克皮棉大關,占農村總收入三分之一強,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如何進一步提高棉花單產,提升棉花效益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棉花生產的主要特點
綜合考察柯坪縣棉花發展的全過程,有以下特點:一是在調整產業結構中棉花戰略的主導地位得以不斷增強,規模不斷擴大,由2002年全縣種植面積僅為0.08萬公頃,發展到2005年0.39萬公頃,成為全縣最大宗的農作物;二是棉花單產逐年上升,已由低產區逐步步入中產區,但是棉花單產發展不平衡,呈現單峰式產量分布,最高棉花皮棉單產達到175千克,也有部分棉田單產在60~70千克,大部分在100千克上下分布,約占總面積的70%;三是棉花生產中的新技術成果逐步得以推廣運用,其中膜下加壓滴灌推廣面積也達267公頃,同時,高密度栽培面積已占到40%以上;四是棉花生產發展勢頭強勁,農民積極性高漲,為下一步做大做強棉花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影響棉花產量的主要因素
柯坪縣棉花發展就目前而言,其存在的問題也很多,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穩產高產田數量少,低產田改造任務重,柯坪縣主要棉區集中在314國道以南,該處土地鹽堿化程度高,土壤熟化程度差,特別是啟浪鄉的新墾區,由于鹽堿程度高,加上土壤中有隔水層,洗鹽難度大,這是造成缺苗的最根本原因;二是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呈逐年加重趨勢,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大風、洪水、冰雹等,其中冰雹災害成為主要災害;三是用水緊張,棉花主產區作物單一,作物用水矛盾突出,特別是水量小,在頭水之后與第2水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嚴重影響產量;四是棉花投入不足,限制棉花的產量快速提高,全縣棉花平均667平方米投入化肥40~50千克,與兵團相比,差距甚大,而且未進行秸稈還田,土壤養分下降;五是栽培模式落后,高密度面積較少,造成收獲株數不足,影響產量;六是栽培技術不到位,土地平整度不夠,整地質量差,化控化調、打頂等技術環節不能及時按要求進行,農民素質較低,一些新技術難以推廣應用。
三、增產提效的主要對策
柯坪縣棉花目前的產量水平與阿克蘇地區的平均水平相比尚有11千克的差距,而與農1師1團、2團、3團相比,約有20千克的差距,說明我縣棉花生產尚處于低水平狀態,也說明我縣棉花生產還有相當的潛力可挖。為此,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是要認真加強以水利建設為中心的低產田的改造,重點放在治理鹽堿方面,疏通排渠,降低地下水位,同時要加大有機肥的使用量,推廣秸稈還田,增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使大面積的低產田逐步變成高產穩產田。二是為解決作物用水矛盾,要加大棉田冬灌力度,利用冬閑水壓堿洗鹽,緩解春灌緊張局面,對夏季用水緊張、輪灌周期長的矛盾要采取適當提早灌頭水和減少灌量的方法緩解,特別是要防止大水漫灌,以便加快灌溉速度。三是要加大棉花的物化投入,提高化肥使用量,要堅持以基肥為主、輔以追肥、適當使用葉面肥的原則,確保667平方米化肥平均使用量達60千克以上,以滿足棉花需肥要求。四是要合理布局棉花品種,盡量使用抗逆性強的中早熟品種為主栽品種,充分利用我縣光照時間長、積溫高的優勢,最大限度地轉變為經濟產量。五是要加大棉花高密度栽培推廣面積,以密取勝,提高單產。這是一條最簡便的節本增效措施。六是要對重大的農業生產措施統一到位,特別是對灌水、機耕、化調化控、防病防蟲要一致,防止自行其是,政出多門。七是要不斷增強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針對自然災害逐年上升的實際,重點加強人工防雹體系建設,增強應急機動作戰能力。同時要加強對棉區的防洪體系建設,增強防洪能力。針對棉區生態環境惡劣,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加快實現農田林網化,以減低沙塵暴、大風等自然災害的危害,實現減災增收。針對連作棉田白色污染加重的狀況,認真清理殘膜,以保護棉田環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