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華北平原棉花是黃河流域棉區的一個亞區,包括河北省大部、山東全省及河南省的豫北地區。其一熟棉田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龍港地區、山東魯西北地區和濱海鹽堿地及河南豫北地區。該棉區一熟棉田普遍的特點是缺水干旱、土壤貧瘠,棉花產量低而不穩、纖維品質較差,應采用綜合配套栽培技術以提高棉花產量、改善纖維品質。
1產量結構及生育進程
1.1產量結構畝產皮棉100kg左右,霜前花率85%以上。中等地力棉田,密度3500~4000株/畝,單株果枝13~14個,單株結鈴16~18個,畝鈴數6.5萬個左右,鈴重4.0g以上,衣分38%~40%。要求三桃齊結,以伏前桃打基礎,伏桃為主體,秋桃為補充,三桃比例以1∶7∶2左右為宜。
1.2生育進程地膜覆蓋棉花:播種期4月中旬,出苗期4月下旬,現蕾期6月上旬,開花期7月上旬,吐絮期8月底。露地栽培棉花:播種期4月15~25日,出苗期4月底5月初,現蕾期6月10日左右,開花期7月10日左右,吐絮期9月上旬。
2播前準備
2.1灌水造墑與耕地、整地秋、冬耕比春耕效果好,一般棉田應及時進行秋、冬耕。秋、冬耕更有利于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壤的蓄水力和通透性,還可消滅越冬蟲蛹、病原菌,減輕病蟲危害。秋、冬耕的時間越早越好,可在棉花收獲完后立即進行,以增加土壤風化的時間,接納較多的雨雪。秋、冬耕棉田應在早春土壤表層剛化凍時,進行“頂凌”耙地,以利保墑。進行秋、冬耕的棉田,盡可能進行冬灌,冬灌可以蓄水保墑,利用凍融交替,使耕層土壤松碎踏實。冬灌的時間應掌握在夜凍日消時。
未進行冬灌,或雖進行冬灌,但墑情不足的棉田,應在棉花播前10~15天灌足底墑水。秋、冬未耕或耕時未施基肥的棉田,應進行早春耕,耕后及時耙耢保墑。
2.2施足基肥棉田基肥可以在冬耕或春耕前進行,每畝施用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或腐熟餅肥50kg左右。地膜覆蓋棉花基肥中氮肥施用總量的40%左右,即尿素10~12kg;露地直播棉花基肥氮肥施用量為全生育期總量的50%左右,即尿素13~15kg。磷肥全部基施,即過磷酸鈣50~67kg/畝;鉀肥全部基肥(硫酸鉀10~14kg)或基施和蕾期追施各半(硫酸鉀5~7kg);對于嚴重缺硼和鋅的棉田,基施硼砂0.5~1kg,硫酸鋅1~2kg。
2.3種子準備精加工包衣種子條播3.0kg/畝左右,穴播2.0kg/畝左右;如使用毛子,每畝增加1.0kg,選用70%高巧(0.4%~0.5%)或10%吡丹(0.4%~0.5%)等處理種子,或用72%的萎福吡干粉拌種防治苗病和苗蚜。
3播種保苗
3.1化學除草結合整地,畝用氟樂靈或乙草胺100~120g,加水40kg,邊噴邊耙,使藥劑與土壤均勻混合,以提高除草效果,防止藥害。
3.2適期播種露地直播棉花播種適期為5cm地溫穩定通過14℃以上,適宜的播種期為4月15~25日;地膜覆蓋棉花播種適期為露地5cm地溫穩定通過12℃以上(此時膜下5cm地溫穩定通過14℃以上),常年多在4月中旬初,適宜播種期為4月中旬,比露地直播棉花提前5~7天;
3.3密度與行株距配置露地栽培棉花密度4000株/畝;左右,地膜覆蓋棉花密度3500株/畝左右;采用90cm×50cm的寬窄行配置,或80cm的等行距配置;根據密度和行距確定株距。
3.4查苗補種或移栽在棉花陸續出土階段進行檢,查,發現缺苗,采取催芽補種;當齊苗時,發現缺苗,采用芽苗(已露胚根的種子)補種;苗齡達到1片真葉以上時,采用帶土移栽補苗。
4苗期管理
4.1適時放苗地膜覆蓋棉花,當棉苗出土后,子葉由黃變綠,并且頂住膜面時,趁好天抓緊放苗,切勿在寒流大風天氣放苗,遇晴天高溫時要及時放苗,防止高溫燒苗。放苗后,隨即用土封嚴膜孔。
4.2間苗、定苗棉花出齊苗后,即開始間苗,每穴留2~3株健苗;2片真葉時開始定苗,3葉時定完。在地下害蟲多的年份和地區,應先治蟲,后間苗、定苗,并適當推遲間苗、定苗的時間。間苗、定苗所拔掉的棉苗,要帶出田外,以減少病蟲的傳播。
4.3中耕松土棉花苗期中耕松土,可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結,提高地溫,調節土壤水分,消滅雜草,減少病蟲害,是促進棉苗發根、壯苗、早發的關鍵措施。
4.4病蟲害防治對于苗期病害,主要是加強中耕松土提高地溫防治。苗期蟲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紅蜘蛛和棉薊馬等,棉蚜和棉薊馬可用有機磷農藥防治;地老虎可用敵百蟲噴灑麥麩或炒香的餅粕做成的毒餌進行防治;紅蜘蛛可用克螨特、尼索郎和三氯殺螨醇等殺螨劑防治。
5蕾期管理
5.1穩施蕾肥基施一半鉀肥的棉田,可在蕾期將剩下的一半鉀肥(硫酸鉀5~7kg)在棉行一側開溝施入或在株間穴施;地力好基肥足的棉田,為了防上棉花旺長,蕾期一般不追施氮素;地力差,長勢弱的棉田,每畝施用尿素5kg左右。
中度或輕度缺硼、鋅的棉田,在棉花現蕾期噴施0.2%的硼砂水溶液和0.1%~0.2%的硫酸鋅水溶液,每畝用液量30~40kg。
5.2去葉枝為促進主莖和果枝的生長,當第一果枝明顯出生后,及時打掉果枝以下葉枝,保留全部真葉。
5.3適時澆水棉花蕾期仍以營養生長占優勢,既要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又要避免由于受旱而使營養生長受阻,棉蕾大量脫落,應看天、看地、看苗適時灌水。地力較高,墑情較好,主莖生長速度不減慢,紅莖高度少于2/3,可不澆水;如果墑情差,紅莖高度超過2/3,葉色深綠發暗,就要開始澆水。
5.4中耕培土棉花蕾期根系發育迅速,必須加強中耕,促進根系深扎。
5.5化學調控對于肥力高,棉株長勢明顯偏旺的棉田,蕾期可每畝使用縮節安0.5g,加水15~20kg均勻噴撒棉珠。長勢較穩健或偏弱的棉田,蕾期一般可不使用縮節安。
5.6防治蟲害重點防治棉蚜、盲椿象、玉米螟和紅蜘蛛等害蟲。
6花鈴期管理
6.1適時揭膜6月下旬以后,地膜覆蓋棉花進入盛蕾初花期,這時日平均氣溫已達25℃以上,并且雨季即將來臨,地膜的增溫保墑作用已不明顯,同時也為了便于后期管理,應及時揭膜。
6.2中耕培土為了便于棉田中后期灌水排水,促進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在初花前結合中耕培土護根。
6.3重施花鈴肥地膜覆蓋棉花揭膜后,隨即結合中耕開溝追肥,此次追施氮肥占全生育期氮肥總量的40%左右,即畝用尿素10~12kg;為防止出現早衰現象,在7月底或8月初盛花期再畝追施氮肥5~6kg。露地直播棉花在初花期追肥,追肥數量應占全生育期總氮量的50%左右,即每畝施用尿素13~15kg。
缺硼、鋅的棉田,在棉花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噴施0.2%的硼砂水溶液和0.1%~0.2%的硫酸鋅水溶液1次,用液量分別為40~50kg和50~60kg。
在花鈴后期對有早衰現象的棉花,葉面噴施0.5%~1.0%尿素溶液,對長勢偏旺的棉花,可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每次用液量50~75kg。根外追肥一般在8月中旬開始,至9月初結束,根據棉花長勢連續噴施2~3次。
6.4澆水、排水棉花進入盛花期,既不抗旱,也不耐澇。這段期間遇旱要及時澆水,遇大雨要及時排澇。
6.5化學調控初花期(大約在6月底至7月中旬初),每畝可用縮節安2~3g對水25~30kg噴施;7月下旬盛花期每畝用縮節安3~4g對水40~50kg噴施,控制棉株生長和無效花蕾。
6.6適時打頂心,去邊心打頂心應掌握“時到不等枝,枝到看長勢”的原則,一般豐產棉花7月15~20日打頂;個別發育晚長勢強的棉花,為了充分利用有效蕾期,打頂時間也不宜晚于7月25日。打頂的辦法是打下一葉一心,一塊棉田要一次打完。對于采用簡化栽培棉田(留葉枝),在打頂的同時應打去葉枝頂心。8月10日后棉株的蕾已屬無效,為了使棉株養分集中供應現有的鈴,增加鈴重,時應打去葉枝頂心。8月10日后棉株的蕾已屬無效,為了使棉株養分集中供應現有的鈴,增加鈴重,8月10日前后可人工打邊心或用縮節安控無效花蕾,保證9月初斷花。
6.7防治蟲害重點防治伏蚜和薊馬,氣候干旱年份還應注意紅蜘蛛的防治;同時由于抗蟲品種后期對棉鈴蟲的抗性減弱,當棉鈴蟲發生較重時,也應注意防治。
7吐絮期管理
7.1堅持澆水初絮期只有少部分棉鈴吐絮,大部分棉鈴正在充實,還有一些幼鈴正值膨大體積,這是增結秋桃、增加鈴重、提高品質的關鍵時期,若遇旱必須堅持澆水,以防止早衰,延長葉片功能。但澆水量不宜過大,澆水時間不宜過晚,以免造成貪青晚熟。
7.2合理整枝,促早熟防爛鈴在棉花吐絮階段,對于后期長勢足的棉田,應及時打去上部果枝的邊心和無效花蕾,促使養分集中供應棉桃,促進早熟;對蔭蔽棉田,要及時打去棉株下部主莖老葉和空果枝,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防止爛鈴。
7.3及是采摘老熟桃若在初絮階段陰雨連綿,早發棉田會出現爛鈴。為減少損失,應及時把鈴期40天以上的棉鈴提前摘出,用0.5%~1%濃度的乙烯利原液浸泡后晾曬,就可以得到正常的吐絮鈴。
7.4及時采收,保證質量棉鈴開裂后5~7天,應及時采收,以保證籽棉質量;對于不同等級的籽棉要分收、分曬、分軋、分存、分售,在上述各過程中要嚴防“三絲”的混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