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北方七至九月份是甘蔗生長的高峰期,是其一生中迅速長高增粗的關鍵時期,因而對肥水需求量最大,要想蜜蔗優質高產,必須抓好以下幾條:
一,追肥提苗防早衰
對于底肥欠豐,土質粘重或苗情差的二,三類蔗田應結合澆水或雨后培土起埂,酌情增施硫酸鉀20千克/畝,尿素10千克/畝或碳酸氫銨30-50千克/畝做壯尾肥,對心葉豎直,披葉不下垂或心葉短小,顯青綠色的“老縮苗”蔗田更要抓緊追肥,但用量不宜偏大,以防貪青晚熟,影響品質。紅,黃壤蔗田酸性大,可畝施40-50千克石灰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利于甘蔗健壯生長。
二,防病治蟲巧用藥
蔗田的主要病害為鳳梨病,赤霉病,主要蟲害有薊馬,棉蚜蟲,粉介殼蟲,二點螟。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按藥品說明書上的配釋濃度噴釋可防止鳳梨病(褐條病)和赤霉病,畝施3-4千克呋喃丹或甲胺磷藥液噴施可防治蔗螟,薊馬,棉蚜等害蟲。
三,除蘗剝葉要合理
后期剝除枯黃葉及無效分蘗,是保證蜜蔗增粗增色,高產高糖的重要措施,藉以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提高光,熱,風的利用率。剝葉時要用手抓緊葉稍用力外拉,避免拉傷莖皮引起爛節。如果是留種蔗田,則宜采用剪葉留鞘的辦法,消除基部枯黃葉片,這樣可防止蔗芽老化,降低蔗芽的損傷率,提高萌發率。剝葉注意事項,剝葉偏早偏多,易導致莖細節短,糖分少,產量低,應先剝下腳枯黃葉,切不可剝除未離莖的青葉,以防傷莖。從下至上,分2次剝除,一般每莖留葉不少于10片,不受旱的高產蔗田可多剝1-2片,丘陵旱坡地及河灘淤積地生長較差,容易受害,應少剝或不剝。一般每月至少進行一次,一次剝2-3片。到甘蔗收獲時基本剝完。剝除的蔗葉任其覆蓋蔗溝,有利于防旱保水護莖。拔除無效分蘗,要求基部著手,不留殘莖,爾后施肥培土,以防再生新蘗和傷口感染。
四,連株捆扎防倒伏
對未培埂或培埂不高的蔗田,應在雨后或澆水后抓緊培土起埂,邊培邊用腳踩實。對生長旺盛有可能倒伏的蔗田,在暴風雨來臨前,應抓緊用稻草或蔗田下腳老葉,把相鄰的3-4株捆在一起,也可以將甘蔗連株整體捆扎加固,這樣可顯著提高對狂風暴雨的抗御能力。日本蜜蔗根系龐大,莖粗桿硬,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生倒伏現象。如偶遇風雨侵襲,必須在倒伏后1-2天扶蔗,并加土踩實,待恢復正常生長后補澆一次壯根水,并及時補施少量速效氮肥。
五,綜合運用新產品
眾所周知,北方旱區種蔗,至關重要的總是就是抗寒防凍延期收,增糖增色奪高產。近幾年,我國農業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上述北方旱區種蔗“老大難”都已迎刃而解。專用高效液肥“蔗豐靈”,在收獲前4-7周內葉面噴施實現人工增糖的“甘蔗增糖增產劑”,以及用于延期收獲或越冬生長的“植物抗寒防凍劑”等新產品陸續出臺,使我國廣大蔗區,尤其是北方新蔗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