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桂中南、滇西南、粵西三大甘蔗優勢產業帶。
(2)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及栽培條件
2.1產量結構
目標產量:畝產原料蔗6噸以上;
畝有效莖:中大莖品種4500~5000條,中莖品種5000-6500條;
平均單莖重:中大莖品種1.33kg以上,中莖品種1.2kg以上;
甘蔗蔗糖分:成熟期平均蔗糖分14.5%以上。
2.2土壤條件
耕作層厚度在25cm以上,壤土或輕粘土,PH5.5~6.8,有機質1~2%,速效磷含量大于10mg/kg,代換性鉀含量大于80mg/kg的蔗區使用。
2.3氣候條件
要求全年大于10°C的活動積溫6000°C以上,年日照時數16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海拔1000米以下。
(3)主要栽培措施
3.1 新植蔗栽培
3.1.1選用良種
粵西、桂中南和海拔800米以下的滇西南優勢產業帶應側重選擇抗旱性強、宿根性好、抗倒性強的品種,同一原料蔗區早熟和中晚熟品種的比例為3:7,適合粵西優勢產業帶推廣的早熟品種主要有新臺糖22號、粵糖93-159、福農95-1702和粵糖89-113,中晚熟品種主要有福農94-0403、福農91-4621和桂糖17號;適合桂中南和海拔800米以下的滇西南優勢產業帶推廣的早熟品種主要有新臺糖16號、新臺糖22號、粵糖93-159和桂糖19號,中晚熟品種主要有福農94-0403、桂糖18號、云蔗89-7和桂糖17號。海拔800~1000米的滇西南優勢產業帶應側重選擇抗旱性強、抗寒性好、宿根性強的早熟和中熟品種,同一原料蔗區早熟和中熟品種的比例為5:5,適合這一區域推廣的早熟品種主要有新臺糖16號、粵糖93-159和福農95-1702,中晚熟品種主要有云蔗89-7和云蔗89-151。
3.1.2精選種苗
提倡選用脫毒健康種苗,建立并推廣三級苗圃統一供種。在脫毒健康種苗尚未完全推廣應用情況下,可從大田生產中選擇莖徑大小均勻、節間較長、未受綿蚜蟲和粉蚧殼蟲為害、不倒伏、沒有混雜的新植甘蔗稍部3―4段雙芽苗作種,下種時剔除死芽、壞芽和蟲蛀芽。
3.1.3種苗預措
將種苗上的葉鞘剝去,幼嫩部分則可保留葉鞘,砍種時芽向兩側平放,砍種用刀要鋒利,達到一刀即斷,切忌砍裂蔗種,引發傷口感染發病,生產上一般砍成雙芽段種苗。下種前可用52℃熱水浸種30分鐘或用濃度為0.1%的多菌靈(或苯來特)水溶液浸種10分鐘進行消毒。
3.1.4播種
3.1.4.1整地
粵西和桂中南優勢產業帶推廣深松淺播栽培技術。機械深耕(深松),耕深為40~45cm,耕作層達到深、松、碎、平。旱地要求植溝深約20~25cm,溝底蔗床平整,寬25cm。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植溝稍淺(水田蔗區由于土層淺薄、地下水位較高,要求起畦種植)。桂中南優勢產業帶下種時應特別注意土壤濕度(用手抓成團,土壤相對濕度為70%),以保證齊苗;采用地膜覆蓋的優勢產區應先灌溉,待水濾干后土壤相對濕度達到70%左右時下種。滇西南蔗區可采用深溝板植栽培技術,一般開植溝深30cm左右,溝底寬25~30cm直至板土,鏟平不松土,一次成型。
3.1.4.2播期
以土表10cm內,土溫穩定通過10℃以上時為下種臨界溫度下限,可通過覆蓋地膜提早播種。冬植蔗宜于11月初至1月下旬、春植蔗于2月初至3月下旬下種。
3.1.4.3下種
下種時,種莖以“品”字型或鐵軌式雙行窄幅排放,芽向兩側,兩行種莖之間的距離為5~10cm,蔗種要與土壤緊密接觸,不架空,下種后隨即用碎、濕土覆蓋種苗。
3.1.4.4合理密植
旱坡地以行距90~100cm、畝下種量3200-3500段雙芽苗為宜,畝留苗6500-7500條,畝有效莖數控制在5000-6500條。水肥條件較好的水澆旱地、水田蔗區,行距可放寬至110cm,畝下種量為2500~3000段雙芽苗,留苗6000多條,畝有效莖數4500~5000條。
3.1.4.5施足基肥
施肥要堅持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原則。基肥應占總施肥量的30~40%左右,基肥要求畝施尿素10~15Kg、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40~50Kg、氯化鉀20~25Kg,提倡使用農家肥(或土雜肥)1000~2000Kg,使用農家肥時化肥用量酌減,有機肥應與磷肥混合堆漚后施用。基肥應施于植蔗溝底,并與土壤充分拌勻,腐熟有機肥用于蓋種。
3.l.4.6防蟲
下種后,每畝用3~4Kg5%的特丁磷顆粒劑、10%的益舒寶顆粒劑或5Kg
3%呋甲合劑撒施植蔗溝防治地下害蟲。
3.1.4.7覆土
一般無灌溉條件的旱坡地蔗區蓋土7~8cm,其中廣東湛江旱坡地的一些輕沙質蔗區,覆土后還要垛土踏實,以破壞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灌溉蔗區,覆土可薄,一般5~6cm。
3.1.4.8防草
未使用除草地膜的蔗區蓋土后應噴施除草劑,如50%的阿特拉津可濕性粉劑,每畝150~200克,兌水50Kg;或噴施80%的阿滅凈可濕性粉劑,每畝130~150g,加水50Kg,也可以使用其它蔗田專用除草劑。
3.1.4.9覆蓋地膜
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可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保證全苗壯苗。選用無色透明,厚度為0.008mm,寬度為35~40cm的地膜,在下種、蓋土、噴施除草劑后,用地膜覆蓋植蔗溝,邊緣用細土壓緊,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20cm。
3.1.5 田間管理
3.1.5.1揭膜中耕培土施肥
在大部分蔗苗已經穿出膜外,氣溫穩定超過20℃時,即可揭膜,水田可在揭膜后立即進行中耕除草,無蓋膜的在蔗苗3-4片真葉時中耕除草,蔗苗6-7片真葉時結合小培土進行中耕除草,用行間細土向蔗苗基部培高3-4cm。旱(坡)地在草害有效控制情況下一般只需一次大培土,在苗高約一米時,用手工或培土機械進行培土封壟,結合大培土,深施重施追肥,施肥量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粵西蔗區畝施尿素25~30kg+甘蔗專用復合肥15~20kg;桂中南蔗區和滇西南蔗區每畝追施尿素35~40kg+氯化鉀10kg(基肥已將鉀肥一次性施用的蔗區可不施鉀肥)。
3.1.5.2水分管理
對于桂中南和粵西蔗區,旱地蔗田要防旱保水。水田蔗開溝排水,特別防止早期田間積水。甘蔗大生長期需水量大,田間要注意保水防旱,在有條件的蔗區可采取溝灌或噴灌措施,沒有灌溉條件的蔗區可采用封畦貯水和用枯蔗葉覆蓋蔗畦等方法防旱。
3.1.5.3蟲鼠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螟蟲和薊馬,結合小培土畝施3.6%殺蟲雙或3%呋甲合劑3-4公斤防治螟蟲,薊馬在發生初期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7~8月要注意檢查蔗地蟲害發生情況,發現綿蚜局部危害即進行噴藥全面防治。可使用10%的大功臣可濕性粉劑,畝用量10~20克;或者用50%的辟蚜霧,畝用量20~30克,兌水30Kg噴灑防治。生長后期使用國家規定的滅鼠農藥,配制谷物毒餌投毒滅鼠,在甘蔗生長后期要進行1~2次田間滅鼠。
3.2 宿根蔗栽培
3.2.l上季蔗砍收質量要求
留宿根的蔗地宜在“立春”后,(2~3月份最適宜)選擇晴天砍收,用鋒利小鋤砍入畦中,土中留樁10cm左右,下鋤要快、準,切口要平,以免砍裂蔗頭,破壞蔗芽。
3.2.2宿根蔗管理技術
3.2.2.1清園
在無霜凍地區,砍收后應盡早清園;有霜凍的地區,待春暖后盡早清園。清園方法一是將蔗葉、殘莖清出園;二是將蔗葉、殘莖清出蔗園漚肥后再回田。
3.2.2.2開壟松蔸
在開壟松蔸前,先去除秋冬筍。松蔸深度一般干旱或疏松的蔗田可淺些,粘重、濕度大的土壤則可深些,開壟要緊貼蔗頭兩邊犁翻,深度達蔗頭基部(距蔗頭著生點以上3cm左右處),并用窄口鋤或二齒鋤進行株間松土,深層重施催芽肥,施肥量同新植蔗基肥用量,施肥隨即薄土覆蓋以防肥料流失。一般待地下蔗芽萌發成蘗時埋壟,高度以剛蓋過蔗頭為宜。
3.2.5.3查苗補蔸
在蔗蔸未發株之前,若發現有斷壟現象,可用同一品種的蔗種補蔸,發株出苗后,若有明顯斷壟現象時可用并蔸或挖舊補新的辦法補植,保證蔗苗齊、勻、壯。
3.2.5.4施肥灌水
在苗高1m左右時,結合大培土,每畝施尿素35~40Kg+鉀肥5~10Kg(開壟松蔸時已將鉀肥一次性施用的蔗區可不再施用鉀肥)。有灌溉條件的蔗田,可在施肥前灌足水,無灌溉條件的蔗田,要在雨后土壤濕潤時施肥。
3.2.5.5防治病蟲草害
在埋蔸和大培土前每畝撒施3.6%殺蟲雙顆粒劑或3%呋甲合劑5Kg后,隨即埋蔸、培土,并噴施除草劑。此后田間管理參照新植蔗,但管理時間應比新植蔗提早15~30天。
(4)糖料甘蔗收獲
合理安排砍收次序,有效提高砍收質量,及時組織運輸加工是甘蔗生產最后環節。一般先砍早、中熟品種,后砍晚熟品種;先砍宿根蔗,后砍冬植蔗,最后砍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最好1月以后收獲。砍收時蔗稍削去生長點以下10cm,蔗莖不帶泥、須根和葉鞘及其他夾雜物,枯死蔗莖和1米以下的蔗筍不能作為原料蔗。砍完甘蔗必需及時運輸進廠加工,防止蔗糖分轉化造成損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