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穿鞋下田,節水種稻已經成為現實。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以羅利軍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創造了世界首例雜交早稻“滬旱1A”后,又獲得新突破。旱優3號已經獲得審定,在節約水資源50%的條件下實際畝產量首次突破了500公斤。
上海的早稻雜交研究,花費了科學家10年的時間,篩選了1萬份資源,獲得100多個比較抗旱的資源選為親本進行培育!半s交稻的特性就是高產,就像由馬和驢雜交而成的騾子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绷_利軍說,一般的水稻畝產大概550公斤一600公斤,而雜交早稻在節約用水50%的情況下仍可以達到500公斤,產量最高的“旱優3號”甚至達到504.97公斤,與大面積生產的雜交水稻產量基本相當。
羅利軍研究員說,“經檢測,這批雜交早稻新組合已達到農業部頒布的二級優質米標準。與上海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質雜交水稻‘寒優湘晴’米質相當,蒸煮后還有特殊的茉莉花清香!
據介紹,三個品種在南方稻區的推廣種植面積達534.96萬畝,為農民增收5.89億元,并節約水資源16億噸。此次在上海試種成功的雜交早稻,不但適應于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地與單純依靠降水灌溉的“望天田”中種植,也可在現有灌溉稻田里進行“節水栽培”,保守估計推廣面積可超過2000萬畝。
相關鏈接旱稻研究意義重大
資料表明,我國干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春旱發生幾率在北方稻區為60%-80%,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為40%以上;伏旱發生幾率在西北稻區為60%-70%,長江中下游、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為40%、50%;秋旱更是普遍發生。我國常年干旱造成的糧食損失達到3000萬畝以上。
專家估計,我國2億-3億畝沙丘、鹽堿地及南方山區的旱地,如種植雜交早稻,可年增稻谷250億公斤以上;在近10億一15億畝的旱地作物內如能間種或套種一部分雜交早稻,可年增上百億公斤稻谷;而傳統低產的旱稻及靠“天落水”種植的水稻田,如改種高產雜交早稻品種,又可年增稻谷約50億公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