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初發病時葉色變淺發黃,萎蔫下垂,莖基部也變成淺褐色,橫剖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向上擴展枝條的維管束也逐漸變成淡褐色,向下擴展致根部外皮壞死或變黑腐爛,有的莖基部裂開。濕度大時產生白霉,即病菌菌絲和分生孢子。該病擴展速度較慢,有的植株一側枝葉變黃萎蔫或爛根。
病原FusariumoxysporumSchl.f.sp.chrysanthemiSnyderetHansen稱尖鐮孢菌菊花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PD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茂盛,絮狀,菌叢背面淺紫色至紫色,個別白色。大分生孢子紡錘形或鐮刀形,壁薄,兩端尖,多具3個隔膜,少數4個或5個,3個隔膜的大小25―36×3.6―4.7(μm);小分生孢子生于單瓶梗或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數量很多,腎形至橢圓形,l一2個細胞,大小6―14×2.7―3.6(μm);厚壁孢子球形至橢圓形,1―2個細胞,頂生或間生;單生或雙生,個別串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進行較長時間的腐生生活。在田間,主要通過灌溉水傳播,也可隨病土借風吹往遠處。病菌發育適溫24―28℃,最高37℃,最低17℃。該菌只為害菊花,遇適宜發病條件病程2周即現死株。潮濕或水漬田易發病,特別雨后積水、高溫陰雨、施氮肥過多、土壤偏酸易發病。
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2)加強田間管理,與其他作物輪作;選種適宜本地的抗病品種;選擇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種;合理灌溉,加強植地溝渠管理,盡量避免田間過濕或雨后積水。(3)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灌根,每株灌上述對好的藥液0.4~0.5L,視病情連續灌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