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05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樊海旭)5月25日,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16+1”)農業部長會議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召開。立陶宛、波蘭、愛沙尼亞等中東歐16國農業部均派出高級代表團參加會議。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率團出席本次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中東歐國家(“16+1”)農業部長會議現場
本屆會議以“智慧農業—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創新性解決方案”為主題,通過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維爾紐斯共同宣言》(以下簡稱共同宣言),亮出了提升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16+1”方案。《共同宣言》明確指出,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和中東歐各國發展規劃有效對接,為深化“16+1”農業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
糧食損失與食品浪費高層政治論壇
同期舉辦了第十三屆中國-中東歐農業經貿合作論壇、第22屆波羅的海國際農業與食品業博覽會,立陶宛同期承辦了歐盟糧食損失與食品浪費高層政治論壇,實現了“16+1”農業合作機制與歐盟農業合作平臺的無縫對接,彰顯了“16+1”開放包容的合作理念。
第22屆波羅的海國際農業與食品業博覽會
會議期間,韓長賦部長對深化“16+1”農業合作提出了4點建議。一是持續辦好“16+1”農業合作年度活動,發揮“16+1”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作用。二是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鼓勵開展農業全產業鏈投資合作。三是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信息合作機制,共同設立聯合實驗室和科技合作中心。四是梳理彼此在農業發展和鄉村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實現中國方案與中東歐方案的互融互促。
韓長賦部長在立陶宛議長與農業部長陪同下參觀了波羅的海農業與食品業博覽會,并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歐盟委員會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以及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等三國農業部長舉行了會談。
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 立陶宛農業部長吉埃德留斯·蘇爾普利斯
立陶宛新任農業部長吉埃德留斯·蘇爾普利斯在新聞發布會上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說,面對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立陶宛非常重視并期待與中國進一步深化貿易合作關系,將有多個舉措推進更多實質性合作。立陶宛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個簽約參展國,今年11月份將帶去最好的產品,參加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在第22屆波羅的海國際農業與食品業博覽會中國展臺
5月24日上午在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農業與食品展上,中國記者看到在來自24個國家的展區中,由中國水產、浙茶集團、一罐食品等20余家中國企業組成的中國展區最為“壯觀”,不僅展示了水產品、茶葉、罐頭和中藥材等豐富的農產品,還將茶藝、古箏、民族舞蹈等中國特色文化帶到展會現場,使得文化體驗與貿易洽談合作相結合,成為展會一大亮點,并獲得博覽會最佳展臺。
隨著中東歐16國全部完成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引發的國際經貿熱持續不斷。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貿易額達6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5.9%。
目前,立陶宛是中國在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則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且中國是立陶宛確定的重點開拓的五大海外市場之一。中立兩國農業及農產品合作不斷取得突破,先后簽署《中立2018—2020年農業領域合作行動計劃》及立陶宛輸華乳制品、冷凍牛肉衛生檢驗檢疫議定書,目前有5家立陶宛肉制品企業正在履行對華出口手續,并有19家乳制品、海產品企業獲準對華出口。據立陶宛方統計,2017年,立對華出口乳制品超1800噸、海產品158噸;今年前4個月,立乳制品、海產品對華出口量分別為238噸、26噸。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