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世界銀行關注東亞地區農業污染治理——
如何讓東亞農業綠起來
本報訊(記者白鋒哲)近日,世界銀行發布《農業污染的挑戰:來自中國、越南和菲律賓的實證》報告,為東亞地區農業污染問題指出了治理路徑和更清潔、更安全的農業發展方向。
世界銀行的這份報告分析了中國、越南、菲律賓三國農業污染情況、主要驅動因素、以及已報道的農業污染影響,提出這些國家有可行的技術方案和逐漸提升的政治意愿來治理農業污染問題,認為農業污染治理的前景充滿希望。雖然農業污染物種類繁多,但一系列的技術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改善牲畜糞便和作物秸稈管理,優化農用化學品、農膜、畜藥和飼料的使用。
“農業增長在過去30年對東亞地區的糧食安全和數百萬人口脫貧起了重要作用。”世界銀行主管可持續發展的副行長勞拉·塔克說,這種增長也帶來了高昂的代價,造成了從未有過的土壤、水體和空氣污染。投資預防和治理污染是確保農業發展成果具有可持續性的關鍵。良好的污染治理政策和措施能夠在改善人類和環境健康的同時,提升農業生產的利潤率,促進具有競爭力的食品工業發展。
報告指出,雖然農業污染治理需要前期投資,但很多解決方案提供了雙贏的機會,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減輕農業生產的環境影響。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說:“這個報告表明,調整政府公共政策和支出向污染治理傾斜,對農民和消費者都有利。世界銀行承諾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這一調整。”
作為消除貧困使命的組成部分,世界銀行積極支持東亞及世界各國治理農業污染的努力。在中國,世界銀行通過多種方式治理農業污染,比如,在河北省減少化肥施用過程中的氨氣排放,管理和削減湖南污染耕地的風險,控制千島湖的農業徑流污染,削減廣東省作物生產和養殖業污染以保護廣東的海岸和海口生態系統。
“中國人多地少水缺,但中國農業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乃至保障世界糧食安全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當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農業生態環境亮起了‘紅燈’。”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理事長高尚賓介紹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工作,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歷史任務,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發展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這幾年來,中國加大力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化肥農藥使用量已經實現負增長,提前3年實現了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全國糞污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有序開展;全國秸稈焚燒問題得到有效改善,農用為主、多元發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推動出臺了地膜新國家標準;健全回收網絡體系,治理地膜“白色污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