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危害甘草的葉甲類主要種類有跗粗角螢葉甲(Diorhabdatarsalis)、榆籃葉甲(Pynrrhaltaaenescens)、黃斑葉甲(Monoleptaquadrigutdata)、白茨粗角螢葉甲(Diorhabdarybakowi)、鋸角葉甲(Ceytrasp.)、麥甲頸葉甲(Colasposomadauricum)、亞洲切頭葉甲(Coptocephalaasiatica)、褐足角胸葉甲(Basileptafulvipes)等,由于葉甲類成蟲、幼蟲均暴食甘草葉,故為害較大,受害田常見成片甘草葉落盡。
跗粗角螢葉甲是目前甘草的大害蟲。在我國西北地區一年發生三代,以成蟲越冬,翌年當氣溫在平均10~15℃時開始活動。幼蟲共4齡,啃食甘草葉。成蟲、幼蟲重疊發生,為害嚴重時僅剩莖稈和葉脈,人工種植的甘草,在危害的當年或者第二年即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在5~6月份發現蟲口密度較大時(越冬蟲),應及時噴藥防治一次,可用3%的甲敵粉、2.5%的敵百蟲粉防治,每畝用藥2.5kg左右。亦可在發生盛期用2.5%的溴氰菊酯3000~5000倍防治,越冬前可進行冬前清除田間殘枝落葉、入冬灌溉措施處理,降低越冬成活率。
(3)甘草種子害蟲的防治甘草種子害蟲主要有甘草豆象(Bruchidiusptilinoides)、甘草種子小蜂(Bruchophagusglycyrrhizae)等,可造成較大的危害,前者主要在倉儲期間,后者主要在田間為害。
甘草豆象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甘草種子內越冬,5月下旬開始羽化。主要取食貯藏期的甘草種子,成蟲亦可取食甘草葉,當年未處理種子,越冬后被蛀率達35%以上,貯藏二年后達77.4%。
防治方法重點應在結莢期和甘草種莢收獲脫離后入倉貯藏期進行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